我国顶尖半导体教授李爱珍,申请中科院院士被淘汰,不料2007年,她竟然摇身一变成

霁雾阙任 2025-08-13 18:16:08

我国顶尖半导体教授李爱珍,申请中科院院士被淘汰,不料2007年,她竟然摇身一变成为了美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面对记者采访,她淡然表示:感谢祖国的栽培!     在半导体领域,说到李爱珍教授的名字,可以说是无人不知。     她在科研上的成绩,为中国在这个行业赢得了国际发言权。     她申请中科院院士的过程却并不顺利,最终反而成了美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     李爱珍1936年出生在福建一个华侨家庭,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从小就给她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也培养了她对知识的兴趣。     凭着优异成绩,她考进了复旦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分配到上海冶金所,从此扎进了半导体研究。     当时国内的半导体技术几乎是空白,条件非常简陋,但她没有退缩,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做出属于中国的半导体技术。     1980年,她获得公派机会,前往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电子工程系做访问学者。     那时美国在半导体领域已遥遥领先,她明白这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可以接触最先进的技术与理念。     两年后,她拒绝了美国的高薪挽留,毅然回国。     她很清楚,自己出国就是为了学成后让中国的半导体技术迎头赶上。     回国后,李爱珍带着团队扎在实验室。     1983年至1996年,她主导建立了固态源与气态源分子束外延实验室,成功研制国产分子束外延设备,突破了西方的技术封锁,让中国成为亚洲第一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     2000年,她又带队攻克5-8微米波段半导体量子级联激光器技术,使中国跻身全球第二。     这项成果在环保监测、国防安全和通信等领域都有重要作用。     凭借这些成绩,她拿下了国家发明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省部级奖16项,拥有21项国家发明专利,发表论文256篇,成为中国半导体领域的领军人物。     按理说,李爱珍这样的成就,当选院士应当不难。     可现实却给了她重重一击。     从2000年到2007年,她连续四次申请都没成功。     第一次申请时,63岁的她受制于“60岁以上需6位院士推荐”的规定,可当时她只有一位推荐人,硬条件不够。     最后一次申请时,她已69岁,因超龄被挡在门外。     四次落选,让不少人为她惋惜和不平。     2007年,美国国家科学院授予71岁的李爱珍外籍院士称号,她也成了首位获此荣誉的中国科学家。     这消息传回国内,引发不小的讨论,有人质疑她的爱国心,也有人替她抱不平。     但她的态度很淡然,坚定地说:“我从没为美国做过科研,我的一生都献给了中国的半导体事业。我记得的永远是祖国给我的,而不是没给我的。”     在她看来,这份荣誉是国际同行对中国科研水平的认可,而不仅是个人成就。     现在,虽已近九十高龄,李爱珍对祖国的热爱、对科研的热情依旧没变。     她的故事,不仅让人看到一位科学家的坚持与担当,也让我们重新思考科研的评价方式。     真正的科研价值,不在于头衔,而在于为国家和社会带来的实际贡献。     信源:科学网

0 阅读:0
霁雾阙任

霁雾阙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