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已有家室的富商刘波追求许晴,特地花了3000万买下了北京的一座四合院

安安带你看娱乐 2025-08-13 21:29:14

1997年,已有家室的富商刘波追求许晴,特地花了3000万买下了北京的一座四合院,作为他和许晴的爱巢。两人在这里共同生活了三年,没想到最后的结果却令人唏嘘。

主要信源:(中国新闻网——许晴家世曝光:母亲系总政歌舞团舞蹈队队长;搜狐新闻——54岁许晴不婚不育心路历程,缘分中多了个他)

1964年,刘波在湖南株洲一个普通工人家庭里。

父亲是火车司机,母亲在火车站修设备。

两口子只想孩子平安长大,谁料到儿子日后会搅动大风浪。

才十四岁那年,刘波就考进武汉大学念中文,在湖南出了大名。

毕业后他没走寻常路,跑去湖南中医研究院读研究生,接着又考上北京大学哲学系,成了国学大师季羡林的学生。

那些年,刘波的才华被季羡林赏识,说他聪明过人,是个难得的人才。

毕业后,刘波回到湖南老家当上了《株洲新闻图片报》副总编,干得风生水起,报纸卖得一天超过一百多万份,算得上行业奇迹。

他还试水做生意,折腾点卖药的小买卖,但没搞出名堂,只留下个做生意的念头。

1990年,刘波不甘心只守着铁饭碗,辞职去了海南发展,一边在《海南特区报》当编辑,一边倒腾医疗保健品和房地产。

他在海南混了几年,攒下不少金融机构的人脉,为以后打基础。

1994年,他创了海南三达公司,野心开始冒头。

仅仅一年后,刘波成了海南诚成企业集团的老板,拿下一个国家级大项目《传世藏书》的出版权。

这书厉害得很,全套一百二十三册,把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典籍都收进来,顶得上古代的《永乐大典》。

为增加分量,他特意请季羡林挂名当名誉主编。

1998年,书一出来就印一万套,每套卖六万八,总值六个多亿。

可这本书难卖出去,眼看要亏大钱,但刘波有办法。

他借了银行三千万启动资金,转头就用这钱买了武汉一家上市公司两成多股份,把公司名改成诚成文化,还把一千六百套藏书充作公司资产,算成六千五百二十万利润。

这下,公司股价蹭蹭涨,每股翻四倍,资产飙到几亿元。

借这股风,刘波又拿下畅销的《希望》杂志,再收一堆其他期刊,号称要打造传媒帝国。

公司请了余秋雨一帮名人撑场面,名声大噪,成了“文化产业第一股”。

但这一切都建立在借钱上。

从最早在海南时就欠下报社八千块没还,后来又贷三千万美金搞地产,再到《传世藏书》的启动资金三千万只还了三百万,连本带利息欠银行六千万。

靠着人脉和口才,刘波总共借出超过四十亿元人民币,用这些钱把产业当空壳倒腾,玩的都是拆东墙补西墙的把戏。

朋友说他骨子里是个投机家,见了利就豁出命扑上去。

那些年,刘波不光事业风光,感情上也很热乎。

1998年前后,三十四岁的他遇上当红女明星许晴。

当时许晴凭着《东边日出西边雨》提名金鹰奖最佳女演员,风头正盛。

她出生不凡,父亲是老革命贺龙的警卫员,母亲在总政歌舞团当领队,祖上多当外交官,自小被捧成北京大院的公主。

许晴还没毕业就演陈凯歌电影,接着和演员王志文谈恋爱走红。

聚会上刘波对年轻貌美的许晴一见钟情,猛烈追求,花大钱讨好。

虽然1987年他就结了婚,还有个女儿,但为追许晴,他狠心抛了家。

不到一周,两人就在一起了。

刘波对许晴大方得很,花三千万在北京宽街买了套四合院同居。

许晴放下大小姐架子,亲自下厨给刘波做饭,俩人常在院里读书聊天。

生意伙伴上门谈事,许晴也会添茶倒水陪着说笑。

日子一久,甜蜜劲儿淡了,但分手前两人还算和和气气。

许晴后来回忆这段感情只念着好,说刘波身上那种自信和不靠外表的样子,让她没后悔过,到现在都记在心头。

可惜好景不长,刘波的商业游戏玩不转了。

他那些项目基本不赚钱,投钱多赚得少,诚成文化到2002年业绩大幅下滑,只好转让部分股权苟活。

那时他欠一屁股债,2002年被司法机关盯上,说涉金融诈骗,被监视居住。

查账查出大毛病:在海南时就卷钱走人,接着贷款买房买地不还,加上《传世藏书》的债务积压成山。

刘波顶不住,用看胃病的借口跑到日本躲起来,再没回国。

2014年,国际刑警发红色通缉令,说他信用证诈骗数额太大,社会影响极坏。

在日本逃了十四年,刘波日子过得憋屈,胃病折腾得厉害。

2017年,他病死了,才五十三岁。

刘波死后,有人猜他可能后悔抛弃妻女、辜负父母、错过许晴,但更可能他念着当年风光八面、玩转资本的得意时光。

刘波这一生起于才气,败在贪心,太信自己能靠耍手腕名利双收,结果把命搭进去,算得上聪明反被聪明误。

对此您怎么看呢?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0 阅读:59
安安带你看娱乐

安安带你看娱乐

喜欢分享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