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对华提苛刻条件,不答应后果严重,中方回应值得细品 据环球时报8月13日报道,在日前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有法新社记者就特朗普此前宣称的“希望中国将订购的美国大豆订单数量增加三倍”一事,向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林剑提问。 而林剑的回应相当耐人寻味——他先说具体问题得问主管部门,接着明确强调“中方在中美经贸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明确的”。这看似简单的回应,其实把态度摆得明明白白。 中方的“一贯立场”到底是什么?今年4月国务院新闻办发的文件里写得很清楚:“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互利合作有利于中美实现各自的发展目标”。 说白了,贸易这事儿得是双方都划算,不能一方只占便宜。但落到农产品贸易上,情况就有点不一样了。 文件里专门提到,中方一直认真履行经贸协议,不断扩大食品和农产品的市场准入。可美方呢?违反了中美经贸协议的条款,没完全落实农产品贸易承诺,也没给中方扩大采购提供合理便利。这就好比做生意,一方一直按规矩来,另一方却老耍赖,哪有这样的道理? 特朗普为啥非得让中国多买美国大豆?他自己说“担心中国大豆短缺”“减少中美贸易逆差”,这话听听就行,别当真。咱们中国今年4月确实经历过大豆储备的低谷,但很快就通过进口补上来了,现在储备量稳定在800万吨,根本不存在“短缺”的问题。 他真正的小算盘,其实是怕美国的大豆产业撑不住了。数据不会说谎,2025年中国进口的大豆里,81%来自巴西,美国只占7.6%。再往前看,2024年美国的份额还有12.6%,2023年更是15.4%。这一路下滑的曲线,明眼人都能看出美国大豆在咱们市场的分量越来越轻。 为啥会这样?不是咱们故意不买,而是美方自己把路走窄了。这些年,美国在农产品出口上小动作不少,今天搞个技术壁垒,明天又限制物流便利,让咱们想买都不方便。 就拿大豆来说,中方企业本来有意扩大采购,但美方在检验检疫、运输时效上设置各种障碍,导致订单执行起来麻烦不断。 反观巴西,不仅大豆产量稳定,还主动跟中方对接物流和结算,提供各种便利。市场选择从来都是现实的,谁家的大豆性价比高、采购起来顺顺当当,咱们自然就买谁家的。 特朗普现在急着让中国加订单,说白了是美国大豆农户和企业快扛不住了。美国大豆主产区这几年库存积压严重,价格一路走低,不少农场主都在亏本经营。 他们心里清楚,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消费国,没了中国市场的支撑,美国大豆产业很难翻身。可问题是,做生意讲究的是你情我愿,更讲究信用。美方之前欠的“账”还没清,现在又想让中方多买,哪有这么容易的事? 中方的态度其实已经很明确了。文件里说得直白,美方没落实承诺、没提供便利,中方自然没法轻易扩大采购。这不是故意刁难,而是基本的商业逻辑。 就像你去商店买东西,店家之前总给你缺斤短两,现在又催你多买,你能答应吗?贸易合作得建立在相互尊重、信守承诺的基础上,光靠提条件、放狠话根本没用。 这些年,中国一直在扩大农产品进口来源。除了巴西,阿根廷、加拿大等国的大豆也在咱们的采购清单上。全球市场这么大,不是非美国不可。 美方要是真想让自家大豆重回中国市场,与其提苛刻条件,不如踏踏实实履行之前的协议,把该提供的便利落实到位,用诚意换订单。毕竟,互利共赢从来都不是单方面的付出,而是双方一起把蛋糕做大。 特朗普的如意算盘打得响,但市场规律不会跟着谁的意志走。美国大豆份额下滑,说到底是自己在竞争中落了下风。现在想靠施压让中方多买,显然没搞明白问题的关键。 中方的回应已经把话挑明了:经贸合作得讲规矩、讲诚意。美方要是继续端着架子不落地,别说订单增加三倍,恐怕现有的份额都难保住。毕竟,咱们中国的市场大门一直敞开,但只对那些真心合作、信守承诺的伙伴开放。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特朗普对华提苛刻条件,不答应后果严重,中方回应值得细品 据环球时报8月13日报道
夜色温柔织
2025-08-14 01:28:55
0
阅读: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