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琪生于河南省太康县地主家庭,1924年赴开封求学,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与领导学生反帝运动,驱逐教会学校外籍学监。后奉派回乡筹建国民党太康县党部(国共合作时期),开办农民讲习所,培养农运骨干。 1926年考入冯玉祥部无线电学校,以报务员身份从事地下工作。1929年随军驻江西期间,秘密向红军传递情报;1931年参与策动宁都起义,暴露后转移至瑞金中央苏区,负责无线电通讯建设。 1934年赴上海从事秘密工作,次年因党组织遭破坏与党失联,历经艰辛于1936年初重新接上关系。 1936年3月,经河南省委介绍化名“王奇”抵文登县。时值“一一·四”暴动失败后,胶东党组织几近瘫痪,仅存30余人武装转入昆嵛山游击。 主持成立中共胶东临时特委并任书记,走访党员恢复联系,发展新党员。 起草1.2万字的《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批判党内“左”倾冒险错误,提出“短小精悍、机动游击”方针,成为胶东党组织首份指导性文件。 创办《真理报》,宣传抗日救亡,揭露国民党不抵抗政策。 1936年12月因叛徒出卖在烟台被捕,受酷刑不屈。在济南监狱组建党支部,领导绝食斗争,高呼“我要抗日!”。 1937年11月获释后重返胶东,任胶东特委书记。12月24日在文登天福山宣布成立“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任司令员兼军政委员会主席,打响胶东武装抗日第一枪。 1938年1月亲赴威海与国民党专员孙玺凤谈判,成功争取其暗中支持,获枪支80余及大批军械,驱逐亲日警察局长,扩编“三军”至三个大队。 1938年2月13日率部突袭日伪占领的牟平,里应外合俘伪县长宋健武等百余人,缴枪百余支,解放县城。 牟平大捷后,理琪率20余干部于城南雷神庙休整,遭烟台日军陆战队百余人包围。他指挥战士依托庙宇阻击,激战8小时,击毙伤敌50余人,击落敌机一架。 腹部中弹后仍高喊:“占住墙角,坚决抵抗!节省子弹坚持到黄昏!”突围时再度中弹,弥留之际叮嘱:“一定要把队伍安全带出去……”终因伤重牺牲,年仅30岁。 1945年移葬栖霞英灵山革命烈士陵园;1945—1958年设“建屏县”(今平山县),雷神庙遗址列为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 1962年郭沫若题诗颂其功绩:“天福英雄是理琪,献身革命国忘私。当年猛打雷神庙,今日高标星宿旗……”。 2014年入选民政部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 “理琪在胶东革命最低潮时挺身而出,以思想凝聚人心、以军事开创局面,短短两年重塑胶东革命根基。他未留照片、未婚无嗣,却以生命为火种,点燃了胶东抗日的燎原之势。” 他以书生之肩扛起救亡大旗,用雷神庙的最后一战诠释了“革命忘私”的赤诚——胶东人民心中永恒的“天福英雄”,亦是中国抗战史上不可磨灭的坐标。 #万能生活指南# #不忘先辈致敬先烈#
1949年,代号“608”的地下党,因唯一的交通员病逝,和党组织失联,这时,他想
【1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