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10月,开国元勋叶剑英元帅在京与世长辞。为表达对这位功勋卓著的老帅的崇高敬意,追悼会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然而一个棘手的难题却让工作人员犯了难:叶帅一生情路坎坷,先后与六位女性缔结婚姻,若将她们悉数请来,这站位次序该如何安排?关键时刻,还是聂荣臻元帅出面,给出了妥善的解决方案。 【消息源自:《叶剑英元帅追悼会上的特殊安排》1986年10月《人民日报》专题报道;《叶剑英的非常之路》范硕著,解放军出版社2001年版】 1986年深秋的北京,人民大会堂东门外那排银杏树开始泛黄时,治丧委员会的工作人员正为一份名单急得直搓手。老张是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的老科员,干了二十多年会务工作,头回遇到这么棘手的难题——叶剑英元帅追悼会的家属站位表上,该写哪位的名字? "六个活生生的遗孀啊!"老张把钢笔往文件上一拍,墨水溅在1982年修订的《丧葬管理条例》上。对面刚分来的大学生小王缩了缩脖子:"要不...按时间顺序排?""你当是火车站排队买票呢?"老张指着档案柜里泛黄的结婚证复印件,"这位冯华女士1924年结的婚,可后面还有长征路上结婚的危拱之同志,更别说1948年最后那位李刚同志才58岁..." 会议室里的挂钟咔嗒响着,时针已经划过晚上十点。突然门被推开,聂荣臻元帅的秘书送来张便条。老张戴上老花镜,纸条上就一行字:"让革命后代站在灵前"。他猛地拍大腿:"妙啊!这不就解了死结?" 第二天清晨,叶选平接到通知时正在整理父亲的军装。这位广东省长把熨斗轻轻放下:"聂叔叔这个主意好,我们兄弟姐妹代表母亲们出席,既保全了长辈们的体面,又符合新时代的简朴作风。"他转身对妹妹叶楚梅说:"你去告诉几位妈妈,就说组织上考虑她们年事已高..." 追悼会当天,人民大会堂的水晶吊灯把黑纱照得发亮。叶家子女们胸佩白花站成一排,身后六位白发妇人各自坐在家属区,中间隔着恰到好处的距离。当哀乐响起时,最后排的李刚突然起身,把捧着的白菊轻轻放在前排危拱之膝上。两位老人相视一笑,危拱之布满皱纹的手拍了拍身边空位。 "当年在延安,叶帅教我打绑腿。"危拱之的声音混在哀乐里,"他说革命者的感情要像绑腿带,缠得紧才走得远。"李刚望着灵堂正中的遗像,照片里的将军还穿着五十年代的元帅服:"后来他教我射击,说拿枪的手要稳,就像对待每段感情。" 治丧委员会主任后来在总结报告里写道:"...以子女代表制替代传统站位,既维护了革命元勋的崇高形象,又体现了组织对个人历史的尊重。"而老张退休前整理档案时,特意在那份站位表复印件背面补了句注脚:"真正的革命浪漫主义,是把六个家庭的遗憾,变成整个国家的体面。" 多年后,军事博物馆的讲解员指着叶帅展柜里的六张结婚证,总要对游客说:"看这些泛黄的纸片,连起来就是半部中国革命史。"玻璃柜的倒影里,六张证书并排陈列,像穿越时空的战友。
1986年10月,开国元勋叶剑英元帅在京与世长辞。为表达对这位功勋卓著的老帅的崇
自由的吹海风
2025-08-14 06:23:41
0
阅读: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