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大帝威武,签令将9月3日的纪念日名称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改为"对日本军

正又直说事 2025-08-14 10:12:27

普京大帝威武,签令将9月3日的纪念日名称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改为"对日本军国主义战争胜利纪念日",不得不佩服,普京敢想敢干,乃一条硬汉!

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签字,第二天苏联就定了这个胜利日,现在,俄罗斯又突然改名吗,明摆着是要强调“我们当年可是打败了日本”这回事。

想想看,俄乌战争爆发后,日本就一直跟在美国后边对俄进行制裁,先是冻结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资产,接着禁止向俄出口半导体、机械产品,甚至连伏特加和木材都不放过。到2023年1月,日本又追加制裁,把高压水枪、机器人这些看似民用实则能转化为军工用途的设备也列入禁运清单。

更绝的是,日本首相岸田文雄2023年3月亲自跑去乌克兰,5月还把泽连斯基请到G7广岛峰会,明摆着要在亚太刷存在感。这种一边倒的姿态,彻底惹毛了俄罗斯。

俄罗斯的反制手段也不含糊。2022年3月直接中止日俄和平条约谈判,取消日本人去南千岛群岛的免签待遇,现在又改名纪念日,这招可谓“三连击”:对内,通过强化历史叙事巩固民众支持——毕竟俄罗斯民调显示,普京支持率在俄乌冲突后一直稳定在80%以上;对外,直接戳中日本的历史痛点,暗示“你现在蹦跶得再欢,也改变不了战败国身份”。

更妙的是,这一改名无形中与中国、韩国等曾受日本侵略的国家形成战略默契。

要知道,中韩两国在历史教科书里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批判从来没停过,但长期以来,西方叙事总把二战胜利归功于诺曼底登陆和原子弹,俄罗斯改名就是要把这段被淡化的历史重新置顶,更是东亚历史问题上递了个“投名状”,这种无声的互动,比任何声明都更有分量。

日本这边当然不甘心被打脸。近日,日本一口气驱逐8名俄罗斯外交官,还把南千岛群岛问题写入《外交蓝皮书》,用词从“固有领土”升级为“非法占据”。但这种硬碰硬的结果,是俄日关系彻底倒退:原本安倍时期还能谈谈的南千岛群岛共同开发项目,现在连渔业谈判都陷入僵局——2022年4月原定的鲑鱼捕捞协议,因为双方互不妥协直接泡汤。

更讽刺的是,日本想通过制裁削弱俄罗斯,结果自己却成了“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典型:2022年俄日贸易额暴跌40%,日本车企在俄市场份额从15%缩水到不足1%。

从经济角度看,俄罗斯改名也是“向东转”战略的一部分。俄乌冲突后,欧洲对俄能源依赖大幅下降,但亚太市场却成了俄罗斯的新蓝海。2023年,中俄贸易额突破2000亿美元,其中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输送量同比增长30%。日本原本想通过制裁逼俄罗斯让步,结果反而加速了俄罗斯与东方国家的绑定。

更有意思的是,俄罗斯在改名后宣布将南千岛群岛划为经济特区,吸引中资参与开发,这招“以经济促战略”直接让日本的领土主张沦为空谈。

不过,普京这招也有风险。日本虽然在军事上依赖美国,但科技实力不容小觑。2023年日本对华半导体设备出口逆势增长12%,其中很大一部分最终流向俄罗斯。

更麻烦的是,美国正试图把日本打造成“印太战略”的支点——2024年美日联合军演次数同比增加40%,驻日美军还首次在冲绳部署中程导弹系统。俄罗斯改名虽然出了口恶气,但也可能刺激日本进一步军事化,最终让东亚安全格局更趋复杂。

说到底,普京这招是典型的“以史为矛,以实为盾”。通过改名纪念日,既对内凝聚了民心,又对外传递了强硬信号,还顺带在东亚地缘博弈中落了一子。

日本总以为跟着美国就能在历史问题上翻篇,却忘了俄罗斯手里攥着的,可是能直接掀桌子的“胜利果实”。就像二战时苏联用T-34坦克碾碎关东军,今天俄罗斯用历史话语权再次让日本尝到了“被按在地上摩擦”的滋味。

至于未来俄日关系如何发展,就看日本是继续当美国的“马前卒”,还是学会尊重历史的分量了。

0 阅读:28

猜你喜欢

正又直说事

正又直说事

又正又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