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不向中国低头!英国一著名发动机公司,宁愿裁员9000人变卖公司,也不愿接受中国

梦想的曙光 2025-08-14 12:32:15

绝不向中国低头!英国一著名发动机公司,宁愿裁员9000人变卖公司,也不愿接受中国的帮助? 当新冠疫情席卷全球,航空业陷入寒冬,英国百年工业巨头罗尔斯-罗伊斯被推到了悬崖边缘。2020年,这家曾与美国通用电气分庭抗礼的航空发动机霸主,创下了54亿英镑的惊人亏损。 为了活下去,罗罗挥起了裁员的利斧,一口气砍掉了9000多个工作岗位,近乎壮士断腕。当时,一个拥有巨大市场潜力的国家中国,主动伸出了援手,提议深化技术合作,帮助其渡过难关。 令人意外的是,罗罗公司竟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份雪中送炭的情谊,宁愿咬牙硬扛,甚至不惜变卖资产,也绝不向中国低头。 这一强硬姿态在当时引发诸多解读。西方一些媒体甚至将此渲染为中国碰壁的证明,但细究其里,罗罗的拒绝绝非简单的意气用事,背后交织着深刻的技术焦虑与地缘政治的沉重枷锁。 要知道,其核心的三转子RB211发动机技术,是历经数十年研发积累的命根子。 所以,他们担忧的无非就是一旦向中国转移这些核心技术,再凭借中国强大的工业体系和消化创新能力,其苦心构筑的技术壁垒将被迅速跨越,失去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当然,更现实的压力则来自政治层面,当时中美贸易摩擦正酣,英国政府紧随美国步伐。罗罗作为英国乃至欧洲重要的工业支柱,其重大决策根本无法绕开唐宁街与白宫之间的微妙关系。 如果在这期间向中国出售敏感航空发动机技术,这无异于在英美特殊关系上点一把火,其可能引发的政治风险,远非一家企业所能承受。 于是,在技术守护与政治站队的双重考量下,那份来自东方的橄榄枝被生硬地推开了。罗罗选择了最为艰难的自救之路,将希望寄托于全球航空市场的复苏。 然而,拒绝中国后的罗罗并未迎来坦途。时间到了2023年,虽然国际航空业显现复苏迹象,罗罗股价当年一度飙升115%,盈利预期也随之上调,表面风光无限。 但光鲜财报之下,另一轮涉及2500个白领岗位的裁员计划悄然启动。这像是一个无声的讽刺,清晰地表明,当初拒绝援手带来的深层创伤,远未随着表面的业绩回暖而愈合。 有趣的是,就在罗罗深陷困境之际,曾被其拒绝的中国,在航空领域的步伐却日益坚定。 国产大飞机C919的成功首飞和交付运营,向世界发出了一个明确信号,没有罗罗的心脏,中国航空工业同样有能力锻造自己的翅膀。 转机出现在2025年,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发生了,尽管在尖端的大推力商用航空发动机领域,罗罗依然谨慎地与中国保持着安全距离,但其旗下的动力系统部门却在中国市场大步迈进,动作频频。 2025年6月,由罗罗与中国国际航空合资成立的北京航空发动机维修服务有限公司宣布即将提前投入运营,专注于为空客A330等机型搭载的遄达系列发动机提供维修服务,这一合作也被视为双方在航空领域合作的破冰之举。 紧接着在8月,罗罗动力系统部门与广西玉柴合资的玉柴安特优动力有限公司,在其苏州工厂成功实现了新一代mtu 2000系列发动机的本地化生产下线。 这款功率覆盖800-1000千瓦的发动机,专为数据中心、工业园区、电站等关键任务场景的主备用电源设计,具备高功率密度和出色燃油效率。 首批产品不仅将满足中国国内市场在数据中心、矿业、工业基础设施等领域激增的需求,还将出口海外。罗罗动力系统总裁欧拓东专程来华出席仪式,盛赞这是对中国市场长期承诺的里程碑。 并且,自2018年玉柴安特优首台发动机下线以来,其生产的mtu发动机已超过3000台,业务范围也从最初的4000系列拓展到新2000系列及玉柴VC系列。 曾经在航空发动机核心领域对中国紧闭的大门,在现实的商业引力与市场逻辑的强大驱动下,终究在动力系统等非核心但极具商业价值的领域,开了一道务实的缝隙。 如今,罗罗公司雄心勃勃地宣布要重返单通道飞机发动机市场,并明确表示将寻求合作伙伴共同实现这一目标。 面对坐拥雄厚资本实力和全球最大单一航空市场之一的中国,当初那份宁愿裁员破产也绝不低头的决绝姿态,是否会在新一轮的市场竞合中,被更灵活、更务实、更着眼于长远利益的商业智慧所替代呢? 参考资料: 航发巨头企业深陷危机,宣布裁员9000人,我国态度或成救命稻草——人民资讯2021-05-28 罗尔斯-罗伊斯动力系统国产新品上市,首台发动机成功下线并交付客户—— 新闻晨报2025-08-11

0 阅读:46

猜你喜欢

梦想的曙光

梦想的曙光

梦想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