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目!山东,97岁婆婆生活无法自理,儿媳将婆婆接到家里住,不料,孩子竟然嫌弃老人味,不愿意和老人住,女子只对孩子说了一句话,直接让孩子沉默了,女子告诉他:这是你爸的妈,你爸不养你都得养她97岁老娘! 在干干净净的房间里,一位婆婆静静地坐在床边,桌上摆着热粥和一碟小咸菜,那位老太太,已是九十七岁高龄,因为年纪太大,记忆也慢慢的模糊了,记不清人了,她见了人便只是直直地瞅着,却不知道是谁。 老太太几乎完全失去自理能力,吃喝拉撒全赖他人照料,夜里翻身更是让人不敢有丝毫松懈。老人的儿媳,看着自己的婆婆这样心里也不好受,于是就将老人接过来照顾,她心里也有打算:“老人这把年纪,身边离不得人,放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才安心。” 每天,儿媳都忙得脚不沾地,为老人擦身、喂饭,可也从未听她抱怨过一句,其实,婆婆刚来时原本住在她的主卧,后来老人腿脚不便,主卧的床又高,她担心婆婆夜里翻身会摔伤,这才特意把老人挪到了孩子的卧室。 为了给婆婆和孩子腾出空间,儿媳甚至自己打起了沙发地铺,把最大的卧室让了出来,看着眼前的老人,刚开始孩子是拒绝的,因为孩子觉得有“老人味”,不愿意和婆婆在一起。 儿媳没有去责骂孩子,而是耐心的和孩子解释:“这是你爸的妈,你爸不养你都得养他97岁老娘”,她把道理一下子讲得明明白白。 孩子被说住后,曾有几天不怎么说话,可放学回家就往自己房间里瞟。儿媳也没说什么,她只是让孩子帮忙递块毛巾、端杯水,在这些日常小事中,让他参与到照顾奶奶的过程中。慢慢地,孩子不仅看惯了,甚至有时还会主动问:“奶奶饿不饿?” 谁知,老人虽然意识糊涂,可每当女子喂饭时,她都会乖乖张嘴,手还会下意识地抓着女子的衣角,生怕人走开。 其实家庭的传承,从不是空泛的理论,而是融入日常生活的点滴实践。孝心这回事,远不止嘴上说说那样简单,它必须实实在在地落到行动上。 给老人一口热饭,一个干净的住处,即便她听不懂,也陪她拉拉家常,这都是一份心意,更是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压根不是做给外人看的。 就像街坊邻居常说的那样,“上行下效”,你如何对待老人,孩子都看在眼里,学在心里。有人打小跟奶奶一起长大,即便读了大学回家,也仍旧喜欢和她睡在一块,甚至连许多人认为的“老人味”也觉得亲切,这正是因为有爱,所以不会嫌弃。 这种孝心是会传染的,孩子或许一开始不懂事,会嫌弃味道,但跟着妈妈伺候几天,自然也就明白了老人多不容易了。 孩子长大后,他也许记不得奶奶的具体模样,但他一定会牢牢记住妈妈照顾奶奶时,那份不烦不躁的耐心。这才是真正的家教,更是能传承几代人的无价之宝。 信源:重庆观资讯
“家里已经供不起你上班了”
【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