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俄决定拖延联合国恢复制裁失败后,这个国家又面临了一个非常难堪的境地,联合国快速恢复对其制裁,当然气愤的伊朗,一怒之下召回了英法德大使,接下来,伊朗想跟这些国家谈判只会更艰巨。 2025年9月26日晚,联合国安理会的表决结果彻底改写了伊朗的命运。 俄罗斯和中国提出的“推迟制裁六个月”提案,仅获得巴基斯坦与阿尔及利亚的支持,其余13个成员国集体反对,最终以4票赞成的悬殊差距被否决。 这一结果触发了2015年伊核协议中的“快速恢复制裁”机制,联合国对伊朗的全面制裁于9月27日正式重启。 得先搞清楚这次重启的制裁有多狠。这可不是新制裁,而是把 2015 年伊核协议达成前的六项安理会决议全恢复了,里面条条都是硬约束。 武器禁运是首当其冲的,伊朗不仅不能出口武器,连从国外买重型装备都成了奢望;核领域的限制更具体,直接禁止铀浓缩和后处理活动,连相关的物资、技术设备都不准进出。 更要命的是弹道导弹项目,不仅禁止伊朗发射可装核武器的导弹,连其他国家转让相关技术都被明令禁止,等于掐断了伊朗相关领域的发展可能。还有全球资产冻结、人员旅行限制,甚至授权各国随意检查伊朗航空和航运的货物,等于把伊朗的对外交流通道都架上了放大镜。 其实这场危机早有预兆。8 月 28 日,英、法、德三国就以伊朗违反伊核协议为由,跳过 “分歧解决机制” 直接启动了 “快速恢复制裁” 机制,按照规则,30 天内安理会若通不过延长豁免决议,制裁就自动恢复。 中俄为了留足谈判时间,提出把豁免期延长 6 个月到 2026 年 4 月,可表决时只有巴基斯坦、阿尔及利亚跟着投了赞成票,美、英、法等 9 国直接投反对票,2 国弃权,提案就这样被否决了。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都直言对结果深表遗憾,反复强调对话才是唯一可行的办法,可这话终究没能拦住制裁重启的脚步。 伊朗这回的反应看似强硬,实则透着无奈。外长阿拉格齐怒斥美欧是 “政治打压”,说这机制动用得既不合法也不合程序,总统佩泽希齐扬也放话 “不会屈服”,可召回大使的举动更像一种情绪宣泄。 要知道之前伊朗还在和欧洲国家磋商,甚至在联大期间达成了一些成果,和国际原子能机构也刚在 9 月初达成恢复核查的协议,眼看外交渠道有了进展,制裁一重启全被打乱了。 更棘手的是,伊朗明确说要把英法德排除在核谈判之外,还威胁中断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等于把仅存的三个谈判渠道全堵上了,后续想再打开缺口难如登天。 最现实的是,谈判的筹码已经被大幅削弱。美国早就放出话,要求伊朗交出所有浓缩铀才给三个月 “制裁暂缓期”,这种条件在制裁重启前伊朗都觉得 “绝对无法接受”,现在对方手握制裁大棒,更不可能松口。 欧洲国家的态度也变了,之前伊朗还觉得他们能保持中立,可这次跟着美国硬推制裁,显然已经站到了同一阵营。有专家分析,欧洲接下来可能会出台更多配套制裁措施,到时候伊朗想谈都找不到合适的切入点,毕竟对方已经没必要通过谈判来达成目的了。 伊朗自己也清楚处境尴尬。虽然官方说有 “抵抗经济” 体系能扛住冲击,毕竟 2018 年美国退出协议后已经习惯了制裁,可联合国制裁的影响力不一样,不少国家会因为担心违规而主动减少和伊朗的经贸往来。 短期内金融稳定、财政收入都会受影响,民生压力也会增大,这种内部消耗只会让伊朗在谈判中更被动。以色列还在一旁虎视眈眈,6 月刚袭击过伊朗核设施,现在更是放话 “伊朗搞核活动就动手”,外部安全威胁加上内部压力,伊朗想在谈判中争得主动,几乎成了不可能的事。 从启动机制到制裁落地不过一个月,伊朗就从有谈判希望跌到了被动境地。召回大使或许能发泄愤怒,却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反而让本就艰难的谈判之路更加崎岖。现在联合国制裁的枷锁已经戴上,美欧的态度又异常强硬,伊朗要是拿不出更有效的应对办法,接下来的困境只会越来越深。 未来一周的外交磋商将是关键,若各方能放下对抗,重回谈判桌,或许还有一线希望。否则,伊朗的孤注一掷与西方的强硬施压,将让中东的和平前景蒙上更浓重的阴影。 信源:看看新闻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文说:“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给该地区及其他地区带来了巨大的
【2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