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行业潮来潮往,莫干山始终屹立不倒,作为中国民宿业界的标杆与顶流,莫干山民宿独孤求败了许多年,现在人们在慕名前来的同时,都在好奇一点:莫干山民宿常开不败,靠的是什么?还能红多久? 说来简单,莫干山民宿发展至今,这些年只做了两件事:做好文化,做好服务。 在莫干山,没有两家一模一样的民宿,但每一家民宿都有尺度一样的高、新、严苛的标准服务——前者在其他地方费点心思也能做到,后者则是高端酒店的标配,放在民宿领域那就是降维打击。 每年都有大量人员到莫干山民宿考察学习,贡献完一波入住率后,回到其他地方开设自己的民宿产品,这些产品有没有带上莫干山的印记并不重要,莫干山民宿的经营理念早已成为被业界奉为圭臬。 然而真正复刻成功者并不多。 莫干山曾经经历过的艰苦摸索、痛苦转型、残酷淘汰等时期被有意无意的忽略了,这些真正宝贵的经验财富被淹没在“我来我也行”的浮躁心态里——民宿和乡村酒店有着看似比餐饮行业都低的门槛,无数从业者揣着极度的自信,想要在自己的地盘轻松开宗立派——但民宿,真的不是有自己的房子和自己的故事,就能做好的。 每年都有3成以上的民宿悄然退场或被倒手,击鼓传花的游戏惊现文旅领域,并非幸事。 实际上,面对民宿行业的优化、整合、转型、升级等必答题,莫干山民宿每一次都走在了前面。 而且,随着竞争的加剧,莫干山民宿也是会出奇招提高入住率,从而度过从爆发式增长期到竞争淘汰期的阵痛。 最早的莫干山民宿,是以“洋家乐”业态诞生,比国内流行的“农家乐”晚出现了快20年,却迅速发展为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 首先是标准化、规范化。2014年,浙江出台的《乡村民宿管理办法》让莫干山即刻化身“民宿改革特区”。2015年,莫干山所在的浙江德清县出台《乡村民宿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率先探索民宿标准化,其他地区随之跟上,各地民宿逐渐迈上合规发展之路。 然后是本土化、年轻态。莫干山民宿的成功早早证明,年轻人的回归,是乡村振兴的希望,也是民宿行业良性发展的关键。从经营者到管理人员、工作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业态的从业者,民宿给了年轻人一个回到乡村的理由,这里舒适、有温度、有文化,是很好的回归乡村的通道。 在此基础上,莫干山民宿完成了品牌力的积淀,也让国内民宿界从此提到莫干山就先敬了三分。 而后,在其他地区、景区的民宿开始连锁化、品牌化的尝试时,莫干山的民宿已经进入了集群发展阶段,开始转型商业综合体,民宿之外,还集纳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匠人村、餐饮、游乐园、美术馆、儿童产业园、种养殖基地等业态,单一的居住区直接升格为乡村度假区,这本是乡村景区发展的必然态势,但由民宿为主体进行业态的整合与推动,意义显然不一样,所需资源和经营业态的演进也更具灵活性,并很好地解决了现代旅游消费者体验价值链短、旅游经济漏损的问题。 “既要又怕”是其他业态对资本的复杂心态,莫干山民宿则主动拥抱资本,其最早走出来的品牌之一——大乐之野已经有67%的股份被携程收购,得到大厂的青睐,或将成为此后民宿行业的又一股风潮。 虽然近年来“旅游季来了,民宿涨不动了”的预警声不断,但涨不动的民宿里,一定没有莫干山。周中入住率60-70%,周五周六爆满是莫干山的常态,每逢节庆更是一房难求。当地方文旅撒娇卖萌、出境游冰火相济很是分散了一波客流,民宿生意越来越难做的风仍未吹到莫干山,甚至顺势形成了“环莫干山”民宿带,空间分布范围更广阔了一些。 即使莫干山高端民宿也开启了降价以示亲民,游人们仍把“贵”当作莫干山民宿的重要标签,而且不会就此寻找其“平替”,莫干山的物有所值就是这么深入人心,而实际上,中档民宿才是莫干山民宿的主体,偏偏莫干山把中档民宿玩出了新高度。 颜值之下,跨界混搭、多元共生,把民宿服务变成情感经济,与消费者形成情感联结,输出生活方式创新,这才是莫干山民宿屹立不倒的关键。 莫干山从来不缺乏经济领域的宏大叙事。 1948年,蒋介石离开大陆之前,为讨论金圆券问题而在莫干山秘密召开币制改革会议; 1984年,年轻的干部和青年经济学家们在莫干山开会讨论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问题; 20年后至今,莫干山又以另一种方式在中国经济版图上镌刻下了深深印记。
民宿“顶流”莫干山,独孤求败的路还能走多久?
数据读城
2025-08-14 23:34:30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