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周总理准备顺路去看望一下鲁迅夫人许广平,但在路上遇到一个小孩,那孩子

寻墨阁本人 2025-08-15 10:55:27

1946年,周总理准备顺路去看望一下鲁迅夫人许广平,但在路上遇到一个小孩,那孩子冲他大喊:“周伯伯,周伯伯,我是兆力啊!”,周总理一听,掉头就走。

这个男孩是吴克坚的儿子,吴克坚,原名吴黑撑,1900年生于一个工人家庭。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改名吴克坚。

他被我党称为“不败的红色特工”,1928年加入由周恩来领导的中央特科,1929年受命到上海开展工作,建立了第一个秘密电台。

1932年赴苏联学习,1936年受命前往法国筹办《救国时报》,在海外宣传国内抗日救亡运动,并且经常刊登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文章,深得海外华侨青年喜欢,反响强烈。

1938年归国后,对外身份是《新华日报》总编辑,受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出版地设在重庆,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这份报纸成为中共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喉舌。

皖南事变后,《新华日报》全文刊发了周恩来为皖南事变写的两幅著名题词,:“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和“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当时为了躲过国民党的检查,报社做了两套印版,次日,当国民党当局发现印有周的题词时,报纸已传遍了山城的大街小巷。

全面内战爆发后,为了在情报线上占据主动权,吴克坚再度被派往上海,直插敌人的心脏地区工作,负责宁、沪、杭地区的隐蔽斗争。

临行前,李克农对他说,上海没有现成的情报关系,要靠白手起家。1946年夏,吴克坚带着家人抵达上海。

因工作需要,周恩来与吴克坚常有往来,也是吴家常客,与吴家人比较熟悉,孩子们都亲切地喊他周伯伯,他们之间相处得很好。

所以,吴兆力偶然在街上遇到周伯伯,便马上大喊起来,但周伯伯没有理会他,让他委是不解,回家后,他将此事告知父亲,谁知吴却突然说要搬家了。

因为当时国民党特务们跟踪十分严密,出于谨慎,尽管刚搬家没多久,他还是决定再搬,之后就搬到了沪西常德路恒德里148号。

同时,吴叮嘱儿子,说:“如果在外面要装做不认识周伯伯,因为周伯伯是个大人物,有好多坏人盯着他,他不理会你,也是为了保护你和我,明白了吗?”,儿子点点头。

后来,吴在上海先后创立了四部秘密电台,代号分别为崎台、岭台、昆台、岚台,从1947年1月到1949年6月,两年多时间,上海4部密台发出约977份电报。

吴的情报系统为中央情报部的重要系统之一,直接受中央领导,为中央服务,覆盖了当时整个南京、上海、杭州三城,涉及情报人员最多时高达1500余人。

其中沈安娜是吴最早发展的情报人员,她在老蒋身边潜伏长达11年之久,被誉为“按住蒋介石脉搏的人”。

她于1938年打入国民党中央党部作速记员,以国民党特别党员的身份作为掩护,在老蒋组织召开的党政军高级会议上,为我党搜集到了大量情报,这些情报都是通过吴克坚的情报系统报上来的。

其中有两次国民党少数高级将领参与的会议,沈安娜也得到了与会的核心机密,从吴克坚系统上报周恩来后,周立即发往延安,引起党中央和毛泽东的高度重视。

可以说,在三大战役时期,吴克坚的情报系统发挥了重大作用,而难能可贵的是,吴在上海开展工作三年之久,做到了无一人被捕,无一部电台被侦破,堪称我党情报史上的传奇。

此外,吴除了组织情报工作,他还参与酝酿了数次国民党军官起义,如湖南程潜、陈明仁起义,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司令林遵起义,以及震惊中外的“两航”起义,即中航与央航,都有吴情报系统的组织参与。

在上海解放之际,国民党发起疯狂报复,对于不配合不愿意赴台的一些民主人士,都列入了他们的暗杀名单。

毛泽东指示要保护这批民主人士,周恩来密电吴克坚,要他们全力保护和营救民主人士,以防老蒋暗下杀手。

吴克坚接到任务后,他打算利用敌营的人为我服务,于是,他多次去拜访了时任国民政府监察委员的杨虎,动之以理,晓之以情,说服了杨帮忙,通过杨及他的亲戚部下的运作,最终将张澜、罗隆基等民主人士营救了出来。

新中国成立后,吴克坚继续奋战在国安、法制等战线上,1986年,吴克坚因病逝世,享年86岁。

0 阅读:94

猜你喜欢

寻墨阁本人

寻墨阁本人

路虽远,行者将至; 事虽难,做则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