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一群歹徒有眼不识泰山,在路上设下关卡,把兰州军区第一政委萧华将军拦了下来,并要求将军留下买路钱,这群歹徒后来怎么样了呢? 1975年,那是个特殊的年份,社会秩序还在恢复当中。萧华将军当时在兰州军区任职,负责的区域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那天,他从青海处理完公务,正乘车返回兰州。当车辆行驶到甘肃和青海交界的一个偏僻路段时,就被一群人给拦了下来。 那会儿的路不像现在,没有高速,很多都是土路。这群小伙子就在路上设了路障,几根木头一横,就成了他们的“收费站”。警卫员小李一看这架势,立马就警觉起来,准备下车处理。萧华将军却摆了摆手,示意他稍安勿躁。将军见多识广,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他想先看看这帮年轻人到底要干什么。 一个领头的小伙子,吊儿郎当地走过来,敲了敲车窗,开口就是:“嗨,干啥的?打这儿过,得留下买路钱!” 警卫员小李是个直性子,火一下就上来了,拉开车门就要理论:“你们是什么人?敢在公路上私设关卡,这是违法的!” 那帮小伙子一看就是当地的地痞流氓,仗着人多,天高皇帝远,根本没把这话放在心上。他们嘻嘻哈哈地说:“少废话,这山是我们开,这树是我们栽,要想打此过,留下买路财!” 萧华将军在车里听得直摇头。他经历过战火纷飞的年代,最痛恨的就是这种欺压百姓、扰乱秩序的行为。但他没有立刻发火,而是平静地对警卫员说:“小李,不要冲动,问问他们是谁管的,为什么要在这里收费。” 警卫员压着火气问:“你们是哪个单位的?有收费许可吗?” 领头的那个一听,乐了:“单位?我们自己就是单位!赶紧的,别耽误我们做生意,给钱就放行!” 双方僵持不下,警卫员看这帮人油盐不进,也知道跟他们讲道理是行不通了。他回头请示将军。萧华将军沉思片刻,他知道,这种问题,光靠警卫员是解决不了的,必须让地方政府和公安部门介入,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这不仅是为了自己能通过,更是为了这条路以后能恢复安宁,让老百姓能安心通行。 于是,他让司机掉头,开到最近的一个县城,直接找到了县里的武装部和公安局。 县里的负责人一听,一辆军区牌照的吉普车被地痞流氓拦路抢劫,车上还坐着一位首长,顿时惊出一身冷汗。他们一边火速向上级报告,一边立即组织力量,跟着警卫员就往事发地赶。 等公安和民兵赶到现场的时候,那帮小伙子还在那儿“守株待兔”呢。他们看见一队解放军和公安干警荷枪实弹地冲过来,当场就懵了。尤其是当他们看到县里的领导都毕恭毕敬地向那辆吉普车敬礼,并尊称车里的人为“萧政委”时,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得一干二净。 他们这才意识到,自己这回是真真正正地“有眼不识泰山”,踢到了一块比钢板还硬的铁板上。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拦路要钱了,这在当时,是性质极其严重的政治事件。 那么,他们的结局如何? 萧华将军一生光明磊落,他最讲究的就是“按规矩办事”。他并没有因为自己被冒犯就下令严惩,而是明确指示地方公安部门:依法处理。一切都要按照法律程序来,查清他们的背景,分清主次,该教育的教育,该惩罚的惩罚。 这群小伙子最终被公安机关全部带走。经过审讯,他们就是一群游手好闲的无业青年,因为法律意识淡薄,又受到当时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才想出这么个歪主意。最终,他们为自己的无知和胆大妄为付出了代价,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而当地政府也以此为契机,对周边的社会治安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整治。 萧华将军那一代人,浴血奋战,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我们今天能够拥有这样一个安全、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吗?他们当年用小米加步枪,打出了一个新中国;今天,我们用日趋完善的法律和先进的科技,守护着这份来之不易的安宁。 这或许就是老一辈革命家共同的特质:心中装的是天下,而不是自己。他们所追求的,是一个“人人敬畏法律,人人遵守秩序”的理想国度。
1975年,一群歹徒有眼不识泰山,在路上设下关卡,把兰州军区第一政委萧华将军拦了
看历史浮沉吖
2025-08-16 11:46:01
0
阅读: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