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发奎这个人很奇怪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这三大起义的主力部队都来自张发奎的第二方面军。开国十大元帅中有五位,十大将中有六位都曾做过他的部下。 主要信源:(新浪网——抗日战争名将张发奎将军遗孀魂归故里广东始兴;王心钢——《张发奎传》) 1955年秋天,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了一场重要仪式,毛泽东向朱德等十名将领颁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在香港的张发奎已经年近六旬,得知这个消息感到十分遗憾。 他感叹道如果自己没有犯错,很可能成为元帅之首。 那十位元帅中有五人曾在张发奎手下效力过。 那么张发奎究竟犯了什么错呢? 张发奎出身贫苦家庭,十四岁那年被人污蔑害死财主儿子,只好逃到广州活命。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他参加军队走上了革命道路。 1912年考入广东陆军小学,加入同盟会。 1916年开始投身反对袁世凯的战争,参与驱逐广东旧军阀的行动。 1920年代初孙中山遭陈炯明背叛时,张发奎担任警卫营长,坚持抵抗,拒绝对方拉拢。 后来在两次东征中表现突出,晋升为第4军第12师师长。 1926年北伐战争启动,张发奎指挥部队一路征战。 攻打醴陵和浏阳轻松得手,随后夺取长沙。 进军湖北时指挥叶挺独立团,突破汀泗桥和贺胜桥防线,兵临武昌城下。 最终与友军配合攻克武昌,为北伐胜利立下大功。 年仅三十岁的他名声大振,率领的第4军被称作“铁军”,个人被称为“铁军英雄”。 张发奎治军有方,军纪严明禁止四大事项,推行粮饷任用等公开透明。 他体恤士兵,同甘共苦,作风亲民。 民众支持他在战场上取得这些成就。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略东北,张发奎多次向蒋介石申请抗日未果,愤懑不已出国宣传抗日主张。 在伦敦公开表示愿意孤军奋起抵抗。 1936年回国后终于参加抗战,指挥淞沪战役和第一次粤北会战屡有战绩。 后来率部攻克南宁龙州,收复钦州等地,成为两广战场核心将领。 抗战胜利后代表中国接受日军投降。 淞沪战役中他的炮兵精准打击日军被称为神炮。 张发奎老实承认抗战实际没打赢过胜仗,只是拖延日军推进,靠空间换时间。 他为人正直,坚持抗日不退缩,比其他国民党将领更愿意与共产党合作。 抗日期间部队容纳不少共产党员,显示诚意。 北伐期间张发奎的军队有大量共产党员,约两千五百到三千名。 重要人物如叶挺、贺龙、叶剑英等都曾在麾下服务。 他不排挤共产党员,反而重用他们。 1927年汪精卫宣布国共分家后,张发奎拒绝暴力反共,保持收容态度,人称武汉有人遣送共产党,张发奎收留共产党。 他还与叶挺私人关系深厚,视如手足。 南昌起义前夕局势紧张。 1927年7月,汪精卫策划解除叶挺等人兵权,中共准备起事。 开会多次讨论争取张发奎共同行动。 共产国际代表提议合作,但张发奎忠于汪精卫拒绝参与。 起义前叶挺贺龙等在小舟上决定独立行动。 起义爆发后中共再次发电欢迎张发奎加入,却被拒绝。 之后他镇压广州起义与共产党关系彻底破裂。 中共建国后没放弃争取张发奎,多次派人联系。 1956年周恩来总理托人传话请他回国看看。 但张发奎始终未响应,根源在于对汪精卫的绝对忠诚。 1927年分共决定汪精卫利用共产国际文件煽动,张发奎虽知影响军心仍服从。 后来汪精卫却背信弃义,1932年与蒋介石密会疏远他。 张发奎曾在1930年被下属问及政权归属时表示如蒋介石能抗日就支持蒋,否则宁可给共产党。 但他政治眼光不足,坦承军人不该从政,自己只爱军事不懂政治。 这些弱点导致立场摇摆。 1980年张发奎在香港病逝,叶剑英等发唁电悼念。 张发奎一生经历说明他在军事上能力出众,为人爱国正直,但政治判断错误使他错过了成为元帅的机会。 对此您怎么看呢?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张发奎这个人很奇怪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这三大起义的主力部队都来自张发奎的
雕塑艺术之魅力
2025-08-16 16:45:21
0
阅读: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