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学习到李笑来老师关于如何认知、选择、培养正确的刚需的观点,对于自己的工作、生

醉笔过去话 2025-08-16 22:15:42

最近学习到李笑来老师关于如何认知、选择、培养正确的刚需的观点,对于自己的工作、生活不仅有很大的感悟,对于培养孩子其实也有非常大的帮助。 1、如何认知、选择、培养正确的刚需 刚需是每个人价值观的体现,不同的人的不同选择,直接导致了他们不同的人生现状。 对于绝大多数来说,生活中的刚需是过得轻松和舒服,他们更看重当下的收益。于是,他们可能会为了更高的工资,放弃更有成长空间的工作机会。他们可能会为了当下的放松,而拒绝下班后进修,放弃继续成长的机会。他们还有可能为了自己的轻松舒服,而把手机直接给孩子,为的就是不用应付粘人的孩子。久而久之,他们就因为自己当下的选择,被困在永恒的当下,现状的形成就是基于自己过去的刚需选择。 可是如果我们的刚需是成长。那我们就知道现状怎么样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我们选择了正确的刚需后,坚持实践,实现成长。这种刚需包括想办法提升自己的技能,升级自己的认知,选择正确的难受。现在工作职位低,没关系的,知道自己的不足和企业的需求,耐心的投入,持续的进步,现状一定会慢慢改变。现在孩子不如你所期待的,找到自己过去教育方式的问题,找到孩子的特点和需要,耐心的培育,孩子也一定会发生改变。 我也是这样鼓励自己,虽然现在自己的很多教育行为做得不好,但我没有放弃,一直在寻找更好的方法。就是知道,要改变现状,就必须在当下继续努力。 2、什么是父母对待孩子的正确刚需 那对于孩子来说,什么才是父母的刚需呢?是各种育儿技巧?是缜密的人生发展规划?是物质极大丰富的生活?我觉得都不是,而是父母对于孩子无条件的爱。 柯特·R.巴托尔, 安妮·M.巴托尔所编写的《犯罪心理学》告诉我们,那些走上犯罪道路的孩子都有一些共同点的特点,那就是几乎都遭受过父母比较严重程度的打骂、虐待、忽视。这些行为极大的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让他们即便很多智商极高也依然难逃走上犯罪的道路。 换一个角度来说,有了父母无条件的爱,就算孩子没有大富大贵,他们完整的人格也会让他们更容易收获幸福生活。这种爱还是会在代际中传递的,因此还会惠及未来的子孙。 对于孩子来说同样如此,即便很多贫困的家庭也能养育出很多三观端正的孩子,这是因为他们很多父母都是朴素的老实人。相比丰富的物质条件,孩子内心也一定更渴望父母的爱和关注。物质条件会随时间消逝,可父母的爱和支持,却可能成为他们一生的前进动力。 做此记录,共勉。

0 阅读:4
醉笔过去话

醉笔过去话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