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我搞过分数换生活费的把戏,还特意把分数线划得特别细,觉得自己可聪明了。结果成

古往趣话社 2025-08-18 12:04:47

当年我搞过分数换生活费的把戏,还特意把分数线划得特别细,觉得自己可聪明了。结果成绩单下来的时候我都惊了——比平时模考高出一大截。正美滋滋准备打钱呢,班主任一个电话过来问我孩子是不是生病了,说高考发挥严重失常。 后来才知道,人家早就和同学研究透了分数线规则。模考故意考低点,最后冲刺阶段找补习老师押题,甚至还想过去搞什么“特殊考生证明”。现在想想,我们这些家长在制定规则的时候,孩子早就在研究规则的漏洞了。 最绝的是评论区那个伪造成绩单的。我闺女听说这事之后居然说“这届家长不行”,说现在高中生都直接PS,谁还去打印店啊?听得我后背发凉。 说到生活费这事我就来气。亲戚家孩子高考完直接躺平,每个月要钱理直气壮。问就是“你们当年答应好的”,不给钱就在家族群里发小作文。现在大学毕业两年了还在家啃老,听说最近开始要“创业资金”了。 我倒觉得与其搞这些物质刺激,不如早点让孩子明白读书是为了自己。我家老二现在初中,我就直接告诉他:“你考多少分我都供你上大学,但以后想过什么日子得靠自己。”结果这小子反而比老大当年用功,你说气人不气人? 那些想着用钱激励孩子的家长醒醒吧,现在孩子精着呢。你在这算分数档位,人家早就在算怎么用最低成本套取最大利益了。真要激励,不如带他去好大学食堂吃顿饭,去毕业生招聘会转转,比什么生活费刺激都管用。 我认识个家长更绝,孩子考上重点大学后直接说:“生活费自己去挣,我供学费已经是投资了。”那孩子现在大二就开始实习,听说已经攒了不少钱。这才叫真正的激励。

0 阅读:31
古往趣话社

古往趣话社

一起趣话,畅聊历史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