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以瑾(1913-1999)中国革命家、地方领导干部及外交工作者,其生平经历跨越

史迹奇闻号 2025-08-18 12:32:38

孙以瑾(1913-1999)中国革命家、地方领导干部及外交工作者,其生平经历跨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至新中国建设多个阶段。[祈祷][祈祷][祈祷] 安徽寿县人,1913年1月14日出生(部分文献记载为1912年)。 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1937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 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一二九"学生运动,在北平女子师范大学期间积极宣传抗日。 历任鄂豫皖区委妇委书记、无为县委书记、舒无地委民运部长等职,组织群众支援新四军抗战。 1945年后赴东北,任新海县首任县委书记,动员青年参军支援三大战役。 1949年12月随军南下接管南宁,成为解放后首任市委书记,主持城市重建与政权巩固。 1950年改任市委副书记,1951年5月再度出任市委书记。1952年后调任广州市委、河南省委工业部门。 历任轻工业部橡胶局副局长、化工部计划司司长、基本化学局局长、北京市化工局局长等职,参与新中国化学工业体系搭建。 1961-1963年任中国驻越南、老挝大使馆经济代表处副代表,推动对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援助与合作。 1999年4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作为女性革命者,孙以瑾从学生运动、敌后抗战到城市治理、工业建设、外交事务均有涉足,展现了多领域的领导力。其主政南宁期间的城市接管经验,被视为解放初期地方政权建设的典型案例。 孙以瑾的经历映射了20世纪中国女性参与革命与国家建设的独特轨迹,其跨领域的贡献在地方史和妇女运动史中均具标志性意义。

0 阅读:0
史迹奇闻号

史迹奇闻号

启航出发,探寻历史奇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