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曾经说过,他一生中有两个决策最难决断:一个是1946年与国民党决裂;一个就是抗美援朝。
这两个抉择,一个关乎国家前途,一个涉及民族命运,背后都是生死存亡的博弈。
先说1946年与国民党决裂。当时抗战刚结束,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毛主席亲赴重庆谈判,签下《双十协定》,但蒋介石却暗中调兵遣将,准备内战。党内不少同志主张妥协,认为国共合作还能维持。
可毛主席看得透彻:蒋介石要的是独裁,不是和平。他后来回忆,那段时间“常常彻夜难眠,抽了几包烟”。最终,他力排众议,决定以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这一仗打了三年,彻底推翻了国民党统治。
再看抗美援朝。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军越过三八线,战火烧到鸭绿江边。新中国刚成立一年,百废待兴,要不要参战?中央开会讨论时,多数人反对。有人说“我们刚打完仗,国力太弱”,有人担心“美国有原子弹,打不过”。
毛主席心里清楚,这一仗不打,东北就永无宁日,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也立不起来。他连续召开十几次会议,和周恩来、彭德怀等人反复商议。最后,他拍板:“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1950年10月19日,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这一打就是三年,把美军赶回三八线,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
这两个决策,看似不同,实则相通。都是在国家危亡之际,毛主席以超凡的勇气和智慧,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
他曾说:“我不是神,也会害怕,但为了国家和人民,必须硬着头皮上。”这种担当,这种魄力,正是他作为伟大领袖的魅力所在。
如今,我们身处和平年代,很难体会当年的艰难。但回顾历史,我们更能明白:一个国家的崛起,离不开关键时刻的果断决策。
毛主席的这两个抉择,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影响了世界格局。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