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怀好意!泰国官方反咬中国一口!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

柳淮蕊 2025-08-19 01:26:23

不怀好意!泰国官方反咬中国一口!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中泰两国建交50年以来,关系一直挺不错,尤其是近些年,合作一直在不断深化。 两国政治互信也是相当深厚,高层互动频繁,去年11月两国领导人会面,就推动构建中泰命运共同体达成重要共识。 经济合作更是红红火火,2024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340亿美元,比建交初期增长了5000多倍,中国连续12年稳居泰国最大贸易伙伴。 就拿中老泰铁路来说,这条“黄金大道”,自2022年7月直通运输以来,截至2025年2月,累计运输货物5240万吨,其中跨境货物1210万吨,覆盖19个国家和地区。 泰国的榴莲、龙眼等农产品,通过这条铁路大量进入中国市场,2024年中老铁路进出口果蔬运量达26万吨,同比增长175%。 中国对泰国经济的贡献,那是实打实的,除了贸易,中国还是泰国第二大外资来源地,投资领域涵盖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等新兴赛道。 广西作为中国面向东盟的前沿,2025年一季度,与泰国进出口贸易额达98.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6.8%。 中国不仅是泰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和外资来源地,还是其旅游业的重要支撑。 可就在中泰合作蒸蒸日上的时候,泰国却突然搞出个反规避调查,这不是打自己的脸吗? 今年7月30日,泰国商业部外贸厅,应国内行业协会申请,对原产于中国的高碳线材发起反规避调查,审查涉案产品是否通过轻微改变出口至泰国,以规避现行反倾销措施。 涉案产品为碳含量0.66%-0.76%的高碳钢丝,涉及江苏永钢、沙钢、中天钢铁三家中国企业。 这已经不是泰国第一次,对中国发起这类调查了,之前在冷轧碳钢卷材、特种铁管等产品上也有过类似动作。 而且从公开信息看,中国企业在泰国的投资和贸易,都是合法合规的。 就拿这次高碳线材调查来说,中国企业的生产和出口,都是按照市场规则进行的,并没有证据表明存在规避反倾销措施的行为。 中国商务部一贯主张,在涉华贸易救济案件中,有关国家应严格依据法律法规,做出公正合理的裁决。 根据WTO规则,反规避调查,需要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存在规避行为,且调查程序必须公正透明。 但从泰国这次的做法来看,存在明显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 其实在今年1月,泰国对冷轧碳钢卷材的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中,他们就不顾中国企业的合理诉求,继续维持高额反倾销税。 这种做法不仅不符合WTO规则,也违背了中泰双方推动自由贸易的共识。 这次调查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可不小,高碳线材是建筑、机械制造等行业的重要原材料,中国企业在泰国市场占据不小的份额。 一旦被裁定存在规避行为,企业将面临高额反倾销税,出口成本大幅增加,市场份额可能被其他国家企业抢占。 以江苏永钢为例,作为中国大型钢铁企业,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若失去泰国市场,不仅会影响企业利润,还可能波及国内相关产业链。 不仅是中国企业吃了亏,泰国自身也难逃反噬。 中国是泰国高碳线材的主要供应国之一,调查一旦导致中国产品退出泰国市场,当地相关产业将面临原材料短缺和成本上升的问题。 泰国的建筑行业,若无法获得质优价廉的中国高碳线材,当然会推高建设成本,影响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而且中泰在钢铁领域的合作项目,也可能受到冲击,影响双方在新能源汽车、高端制造等领域的进一步合作。 既然知道这么做对自己也没好处,泰国为啥还要一意孤行呢?这里面可能有几个原因。 一是外部压力影响,美国近年来加大了对东南亚国家的贸易监管,要求各国加强原产地核查,防止第三国规避美国关税。 泰国为了讨好美国,避免自身受到连带影响,不得不配合美国的行动。 二是国内政治因素,泰国国内部分产业面临竞争压力,通过发起反规避调查可以转移矛盾,保护本土企业。 最后就是对中泰关系的误判了,泰国可能认为,在中泰合作中自己占据优势,想通过这种手段获取更多利益。 但这种做法显然是目光短浅的,中泰合作是互利共赢的,任何破坏合作的行为,最终都会损害双方利益。 希望泰国能认清形势,回到对话协商的轨道上来,不要被外部势力牵着鼻子走,共同维护中泰关系的大局。 咱中国向来是讲道理的,但也绝不怕别人耍小动作,要是有人想损害中国企业的利益,咱们也绝不会坐视不管。 这么看来,泰国这次的反规避调查,表面上是贸易问题,实际上反映出的,是他们在复杂国际形势下的战略摇摆。 中泰关系的根基是深厚的,但也需要双方共同呵护。 希望泰国能多想想,中泰合作带来的实在好处,别干那些亲者痛、仇者快的事。 咱们中国始终敞开胸怀,愿意与泰国继续深化合作,但前提是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 只有这样,中泰关系才能行稳致远,造福两国人民。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0
柳淮蕊

柳淮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