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刺中国,陷害孟晚舟的真凶被挖出来后,如今遭到了哪些报应? 2018年那个冬天,温哥华机场的一次拘捕,让孟晚舟的名字瞬间牵动了无数人的心。谁也没想到,这场本是商业领域的纠纷,会演变成一场持续1028天的跨国博弈。 直到2021年9月,当孟晚舟身着红衣踏上归国包机,人们才稍稍松了口气,但事件背后那些推波助澜的身影,早已被钉在了舆论的聚光灯下,如今正一点点品尝着自己种下的苦果。 要说这场闹剧里最不光彩的角色,汇丰银行绝对算一个。早在2013年,他们主动向华为要去了关于Skycom业务的PPT,那会儿谁也没多想,只当是正常的业务沟通。 可到了2018年,汇丰自己正被美国司法部的洗钱案搞得焦头烂额,为了换取宽大处理,他们竟把这份PPT包装成“欺诈证据”交给了美方。这种把客户信息当筹码的操作,简直把商业伦理踩在了脚下。 信任这东西,碎了就难圆。从2020年开始,国内不少企业都对汇丰敬而远之。以前挤着要和他们合作的大客户,像平安、中石化这些,纷纷把主结算行迁了出去。 有在香港中环汇丰总行工作的人说,最冷清的时候,一天下来对公客户都见不到几个,昔日门庭若市的景象早就没了踪影。 到了2025年,汇丰的日子更不好过,股价跌得创下历史新低,全球市值比2018年缩水了近四成。 要知道,以前中国市场贡献的收入能占他们总盘子的近一半,如今却成了被嫌弃的对象,网上甚至有人调侃说,现在创业圈都流行“不用汇丰账户”,这口碑算是彻底砸了。 再看加拿大,当初跟着美国瞎掺和,如今的日子也不好过。2018年事件一爆发,中加关系急转直下,中方暂停了加拿大油菜籽进口,外交互动也降到了冰点。 这对加拿大的农民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就拿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农户来说,2025年上半年,因为中方加征了高额保证金,油菜籽价格一路暴跌,每英亩损失差不多得有180美元。 有农民无奈地说,本来指望这季收成回本,结果化肥成本涨了一倍,加上价格跳水,忙活一年可能还得倒贴钱,不少人都开始盘算着改种别的作物了。 更让加拿大尴尬的是,他们一直标榜的司法独立,在这件事里成了笑话。负责引渡案的法官希瑟·霍尔姆斯,裁决过程中好几次被指出程序有问题,虽然案子最后结了,但她的个人声誉早就打了折扣。 还有内部文件曝光,加拿大皇家骑警在拘捕孟晚舟时,竟应美国FBI的要求非法搜查她的电子设备,这事儿被不少国际学者批评,说他们把司法主权当成了讨好美国的工具。 到了2025年加拿大竞选时,保守党直接把“修复对华关系”写进了纲领里,这不明摆着是承认自由党政府之前的外交决策太糊涂了吗? 而始作俑者美国,这套“长臂管辖”的把戏也玩不转了。他们把华为和Skycom的正常业务往来歪曲成“欺诈”,却故意瞒着大家汇丰早就知道交易背景的事实。 这种操作其实不是第一次了,之前法国阿尔斯通的高管被抓,德国西门子被天价罚款,都是美国用《反海外腐败法》打压对手的手段。 可现在,越来越多国家看清了他们的真面目。2024年联合国贸发会议的报告就说,美国滥用管辖权,结果倒逼金砖国家扩员到15国,人民币跨境支付的比例也涨到了6.5%。 负责孟晚舟案的检察官卡洛琳·波科尔尼也没好下场,后来因为别的案子证据有问题被调查,职业声誉一落千丈。这也暴露了美国司法体系的内耗,为了政治目的操弄司法,最终只会砸了自己的招牌。 2025年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上,65个国家站出来支持中国立场,反对外部干涉中国内政,这说明国际社会对美国的单边主义早就忍够了。 有意思的是,在这场风波里,华为反而越挫越勇。孟晚舟回国后,全力推动鸿蒙生态建设,到2025年,鸿蒙开发者数量突破500万,搭载鸿蒙系统的设备超过8亿台。 在5G、芯片这些被卡脖子的领域,华为也硬是闯出了一条路,2024年智能汽车业务收入涨了4倍多,第一次实现盈利。 更关键的是,他们把这次危机变成了改进的契机,现在海外合同里都加了“中资银行备份条款”,跨境文件必须48小时内做好中英文双备份,从根上避免再掉坑里。 说到底,这场持续多年的较量,早就超出了个案本身。汇丰为了自保出卖客户,丢了中国市场的信任;加拿大为了抱美国大腿,让农民和企业跟着遭殃;美国想靠霸权打压对手,结果反而加速了多极化的进程。 而华为用事实证明,核心技术握在自己手里,才是最硬的底气。那些总想着耍小聪明、走捷径的,最终只会发现,在市场规律和国际道义面前,任何算计都是徒劳。 就像孟晚舟说的那句“没有强大的祖国,就没有我今天的自由”,这背后不仅是一个企业的韧性,更是一个国家在风雨中前行的底气。 信息来源:观察者网
实话很难听但这就是香港的现状
【182评论】【9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