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开第一枪,其实就是弱者心态! 这种说法明显是错误的,中国坚持“不开第一枪”,绝不是因为软弱,而是基于多方面的考虑,是一种大国智慧和担当。 从历史背景来看,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力较弱、百废待兴,需要争取和平的环境来谋求发展,所以提出了“不打第一枪”的原则。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会任人欺负,在对印自卫反击战中,中国一直克制,直到被印度挑衅三年后,才进行了有力的反击,打得对手再也不敢轻举妄动。 这充分说明中国“不开第一枪”是为了师出有名,同时也有足够的实力进行反击。 如今,中国的综合实力已经得到了全面提升,但仍然坚持“不开第一枪”,这是因为中国的核心诉求是谋求和平发展。 中国不想主动挑起冲突和战争,给本国人民和世界带来灾难。 而且,中国更有大局观,二战结束后,和平是世界的大局,中国以身作则,不主动挑衅他国,还积极在国际冲突中充当调解者的角色。 比如在俄乌冲突中,中国就一直在斡旋双方停止武力,坐下来谈判。 有人可能会说,从军费开支和军力投射能力来看,中国与美国还有差距,所以“不开第一枪”是弱者的表现。 但这种观点过于片面,中国2024年军费约2300亿美元,虽然人均军费仅为美国的1/4,美军还在80国设有800个海外基地,而中国的军力投射能力相对较弱,但这并不代表中国没有实力。 中国拥有完善的国防体系,海、陆、空、火箭军各大军种随时待命,能够给予来犯之敌致命一击,特别是火箭军,更是中国的重要威慑力量。 还有人认为,现代战争形态已经发生了变化,首轮打击效能很高,被动防御会承受很大的伤亡,所以应该主动开第一枪。 但他们忽略了一点,中国虽然坚持“不开第一枪”,但同时也强调“不允许对手打出第二枪”。 中国拥有先进的军事技术和强大的反击能力,能够在敌人开第一枪后,迅速进行有效的反击,让敌人付出惨重的代价。 此外,从国际法和国际舆论的角度来看,“不开第一枪”也有利于中国争取舆论支持,在反击时做到师出有名。 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非常发达,战争的舆论影响至关重要。 中国不主动开战,能够让国际社会看到中国的和平诚意,当中国进行反击时,也能够得到更多国家的理解和支持。 总之,中国坚持“不开第一枪”,是一种基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战略选择,是大国风范和智慧的体现。 这一原则不仅不会让中国陷入被动,反而会为中国赢得更加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以及国际社会的尊重和支持。 中国有足够的实力和信心保卫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同时也愿意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早就想打!日媒首次爆料:中国双航母出动时日军战机已做战斗准备。别忘了,甲午战争始
【4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