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恩(1909—1933)中国共产党鄂豫边区革命的重要领导人,24岁牺牲时为中共鄂豫边临时省委书记,也是湖北省委书记中最年轻的烈士。[祈祷][祈祷][祈祷] 生于湖北襄阳黄龙垱胡家嘴贫农家庭,幼年丧父,1923年入黄龙垱江西会馆学堂,受进步教师张百芳(中共党员)影响接触马列主义。1926年因家贫辍学务农,目睹军阀混战与匪患肆虐,萌生革命理想。 1927年3月参与组建黄龙垱农民协会,走村串户发动群众,建立胡家嘴、王家湾农协组织。 1928年3月由张百芳介绍入党,担任地下联络员,曾带病夜送密信,展现坚定意志。 1928年4月16日率5名骨干化装潜入黄龙垱团防局,处决团总朱奎九等17名恶霸,缴枪18支,参与成立襄东首个红色政权——襄东农民运动指挥部。 1929年潜回襄东重建黄龙垱区委(代号“黄德修”),任常委,发展10个基层支部,培养王君宪等骨干入党。 1930年组织农民夺枪,处决匪首柏永早、土豪袁天洪,组建农民自卫军;5月参与蔡阳铺暴动,率队配合红军一日连克三镇(蔡阳铺、翟家古城、琚湾),后攻克黄龙垱等多地,开辟鄂北苏区。 1931年任襄阳县苏维埃党代表、枣阳县委书记,领导三次反“围剿”,组建雇农工会、贫农团等群众组织,培养黄文常等干部。 1932年2月当选鄂豫边临时省委委员,面对国民党第四次“围剿”,批判省委书记沈宗源脱逃行为,坚持苏区游击战。 1932年4月代理鄂豫边临时省委书记,时年23岁。在苏区城镇尽失、省委“天天游击”的绝境中,主持改组红九军指挥部,建立山南、山北赤区游击总指挥部,整合红二十六师残部与游击队为鄂北赤色游击军。 受湘鄂西中央分局王明路线影响,强令红军“死守赤区”,拒绝游击战术,致部队在硬拼中损失殆尽。1932年6月鄂北苏区全境沦陷。 省委迁南阳后,王君恩留任苏区代表团书记,秘密组建30人游击武装,从敌军中拖出枪支20余支。 1932年11月12日:在黄龙垱张家冲策划暴动时遭地主告密,被民团包围。为掩护同志突围,腿部中弹,弹尽后用盒子枪砸敌,重伤被俘。被押至襄阳监狱,遭酷刑逼供,坚不吐实。 1933年1月20日就义于襄阳西门外,赴刑场一路高唱《国际歌》,时年24岁。 襄阳烈士陵园铭刻其事迹,家乡黄龙垱传颂其“以枪砸敌”的最后一战,成为鄂北革命精神的地标。 十年革命生涯,王君恩从农运骨干成长为省委书记,以“青春之血”浇灌鄂豫边苏区。其生命虽短暂,却以“暴动夺枪”的勇毅、“绝境守土”的担当、“刑场高歌”的赤诚,诠释了早期共产党人“向死而生”的信仰力量。 #万能生活指南# #不忘先辈致敬先烈#
王君恩(1909—1933)中国共产党鄂豫边区革命的重要领导人,24岁牺牲时为中
史迹奇闻号
2025-08-20 12:14:36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