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包野(1900—1935)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革命家,厦门地下党领导人中唯一的博

史迹奇闻号 2025-08-20 12:20:02

许包野(1900—1935)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革命家,厦门地下党领导人中唯一的博士,也是雨花台烈士中学历最高的英烈。他精通法、德、意、俄、奥、西等6国语言,以卓越的学识和坚定的信仰投身革命,最终壮烈牺牲。[祈祷][祈祷][祈祷] 生于泰国华富里华侨家庭,7岁回国定居广东澄海。1919年受五四运动影响,考入蔡元培组织的“华法教育会”赴法勤工俭学,后辗转德国、奥地利攻读哲学,获博士学位。 1923年经朱德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旅欧支部革命活动。1925年声援五卅运动时,在柏林与朱德等40余人被捕,经德共营救获释后被驱逐出境。 1926年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任教5年,兼任地方法官,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1932年3月秘密回国抵厦,初期因无组织关系以普通党员身份工作。5月起巡视安溪、惠安等地,整顿游击队、建立农会与赤卫队。 同年10月任厦门中心市委书记,全面领导闽南十余市县革命: · 组织建设:改组惠安、泉州党组织,党员发展至近千人;建立“反帝大同盟”“赤色工会”等群众团体。 · 工人运动:组织失业委员会提出“要饭吃、要衣穿、要工做”,发动码头、海员罢工争取加薪,动员百余人参加红军。 · 武装支援:募捐2000银元购买“闽南号机关枪”武装游击队,秘密出版《战斗》《群众报》等刊物传播马列主义。 · 反特斗争:1934年识破叛徒周剑津诱捕阴谋,保护党组织安全。 1934年任江苏省委书记,化名“保尔”,重建遭破坏的省委机关,实行“一人只知一地”的严密组织措施。 同年10月任河南省委书记,接任后化名“老刘”,在白色恐怖中恢复省委工作,领导抗日反蒋斗争。 1935年2月因叛徒出卖于郑州被捕,押解南京中央军人监狱。敌人以金钱美女、高官厚禄利诱失败后,施以竹针扎指、辣椒水灌鼻、刀割耳腿等酷刑,他严守党的机密,拒不出卖同志。 1935年春因伤势过重牺牲于狱中,年仅35岁。 作为博士革命家,将学术追求融入救国实践,雨花台纪念馆称其为“传奇烈士”。 三度临危受命重建党组织(厦门、江苏、河南),展现卓越的组织与危机应对能力。 其“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誓言与狱中坚贞,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忠诚信仰的缩影。 许包野以“博士书记”之才投身革命洪流,11年海外求索,3年白区生死斗争,终以血肉之躯捍卫理想。他的一生,是国际视野与本土实践的结合,更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以学救国”的壮烈诠释。

0 阅读:6

猜你喜欢

史迹奇闻号

史迹奇闻号

启航出发,探寻历史奇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