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外交动作突然变得异常活跃,高级特使接连被派往

观今言史啊 2025-08-20 15:22:22

最近这段时间,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外交动作突然变得异常活跃,高级特使接连被派往阿曼、卡塔尔等海湾国家,还频频向中国和俄罗斯释放“修复合作”的信号。   表面上看,这是伊朗积极调整外交姿态,但明眼人都清楚,真正的原因是伊朗突然意识到——过去被它视为“靠山”的中国和俄罗斯,态度已经明显冷淡了。   这种冷淡不是没有来由的,而是伊朗自己一系列外交失误和摇摆政策一步步造成的直接后果。回顾伊朗近年来的外交操作,最让中俄感到失望的,是它在关键问题上的反复无常。   比如在核问题这个核心议题上,伊朗新总统上任后曾公开宣布放弃核武器计划,这本可以是一个展现合作诚意的机会。   但在中俄看来伊朗却是在没有足够筹码的情况下,轻易放弃了自身最重要的战略底牌。让人意外的是,2025年3月中俄好不容易协调各方在北京举行会谈各方刚达成“政治对话是唯一途径”的共识。   墨迹未干,伊朗就单方面撕毁承诺,退出与美国的核谈判,甚至中止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这种出尔反尔的行为,直接让中俄的外交努力付诸东流,也彻底暴露了伊朗外交政策缺乏连贯性。   在具体合作方面,伊朗的表现同样让中俄感到心寒。在乌克兰战场上,伊朗向俄罗斯提供了超过2000架战术无人机。   撑起了俄军战场无人机使用量的63%,然而俄罗斯回馈的却仅是象征性的T-90坦克组装许可,而且核心技术如核心火控系统始终不开放。   更让伊朗尴尬的是,2024年俄罗斯和以色列的军贸额竟高达18亿美元,是同期俄罗斯和伊朗双边贸易额的整整9倍。   伊朗在所谓“反美联盟”中投入巨大,换来的却是技术壁垒和战略上的冷淡。经济层面同样令人唏嘘。   中国对伊朗原油的进口比例已从2015年高峰时的12%一路下滑到2025年的7%,而对沙特和阿联酋的石油依赖度则大幅上升。   尽管伊朗曾寄希望于人民币结算机制来绕开美元,但因为技术制裁和金融封锁,中伊贸易长期只能以医疗设备、低端机械等商品折价30%进行易货交易。   对伊朗而言,这已经不是平等合作,而是被动接受现实。伊朗在中东地区的行为也和中俄的战略利益产生了根本冲突。   伊朗长期执着于推动“什叶派之弧”,在伊拉克、叙利亚、也门、黎巴嫩等地不断激化宗教对立,这种做法严重干扰了中国“一带一路”强调的通道安全和区域稳定布局。   比如2025年3月,中国商船“新连云港号”在曼德海峡遭到胡塞武装误伤,这件事直接导致中方冻结了对伊朗5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信贷。   这不是简单的误会,而是两国战略底线之间的直接碰撞。在叙利亚问题上,伊朗口头支持阿萨德政权,却未投入决定性力量,结果导致阿萨德政权倒台,以色列顺势拿下戈兰高地。   对哈马斯、真主党等盟友来说,伊朗在关键时刻的退缩,相当于让他们用鲜血换来的局面白白葬送,这种表现自然让盟友对伊朗的信任大打折扣。   伊朗外交的摇摆不定,根源其实在于它内部深刻的矛盾。这种“政治强硬、经济疲软”的内在撕裂,造成伊朗外交政策忽左忽右,关键时刻屡屡掉链子。   参考资料:伊朗总统宣布暂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 2025-07-02 16:06·环球网

0 阅读:4

猜你喜欢

观今言史啊

观今言史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