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觉得,结婚是两个人的事。其实错了,大错特错。 在现实生活里,婚姻从来都不是“你情我愿”那么简单,尤其在我们这样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一旦走进婚姻,不是两个人,而是两个家庭的融合。 别等到结了婚才发现:对方家庭是个大麻烦,简直就是个无底洞。那时候,哭都来不及。 所以说,准亲家见面前,聪明人都要提前打听好这三件事。
01 人品怎么样,是不是真诚靠谱。 人品这个东西,说起来虚,落到生活里,却最实。 别小看准亲家的性格和品行。 一旦他们是那种说话难听、斤斤计较、口蜜腹剑的人,后面的小两口,别说甜蜜生活,天天在夹缝里求生存。 我以前一个朋友,嫁得不错,小伙子老实有本事。但婚后一年不到,天天哭。 因为婆婆说话酸得能腌咸菜,公公背地挑拨离间,一家人三天两头冷战。 说到底,就是准亲家的“人品不过关”。 这种情况,早就能看出来了,只是他们家表面装得好,没人提前打听过。 真正靠谱的亲家,嘴上不一定甜,但一定讲理;家风不一定富裕,但一定正派。 见面之前,不妨通过熟人、邻居、共同朋友,侧面了解一下对方家长在社区的口碑、人际关系,看看有没有什么“人前一套、人后一套”的毛病。
02 对子女的边界感,有没有界限。 中国式父母最大的毛病就是:爱操心,还不分界限。 准亲家有没有边界感,其实直接决定了你家儿女未来会不会过得自在。 我认识的一个姐姐就是受害者。 她婆家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一定要按他们那边的老办法养孩子。 她不听,就被骂“不孝顺”“没家教”。 其实早在婚前,男方家就有这种“掌控欲”。 只不过大家都觉得“结了婚再说”,结果就变成了“结了婚才后悔”。 所以说,见面前,一定要提前了解:对方父母有没有边界感?是不是事事都要插手?能不能把小两口当独立个体来看待? 如果这关不过,哪怕感情再好,也要三思。
03 有没有隐性拖累,是不是“无底洞家庭”。 有些家庭,看着和和气气,实则背后烂账一堆。 你不知道的,是他们可能有一个整天啃老的哥哥,有个欠债跑路的亲戚,还有个动不动就来借钱的“亲友团”。 这些都不是笑话,是真实发生在很多婚姻里的“家庭灾难”。 我楼下邻居家的女儿,就因为没打听清楚,嫁到了一个“包袱家庭”。 婆婆退休金全给小叔子交房贷了,小夫妻房贷只能靠自己扛,孩子出生连坐月子的费用都得掏空积蓄。 说白了,就是被拖累了。 见亲家前,可以打听一下对方家庭的经济状况、有没有“扶不起”的兄弟姐妹、有没有官司、欠债、烂账,这些事,一旦进门,全都可能落到你子女身上。 别等到成为一家人,再来揭盲盒,那时候想退出就难了。
04 说到底,婚姻是两个家庭的结合,准亲家这一关,真不是走个过场。 你不提前打听清楚,最后就只能边哭边后悔。 有经验的父母,从不把“亲家关系”当小事。 因为他们明白,一个亲家不靠谱,足以毁掉儿女半生的幸福。 所以记住了,准亲家见面前,一定要查清楚人品、边界感和家庭情况。 这不是多心,这是负责。对子女负责,也对自己负责。 毕竟,有些家庭,是该避开的坑;有些亲家,是该绕开的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