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大凉山深处,解放军从奴隶主手中解救出一名双眼溃烂的汉人,战士们看他挺遭

如梦菲记 2025-08-21 12:19:16

1952年大凉山深处,解放军从奴隶主手中解救出一名双眼溃烂的汉人,战士们看他挺遭罪的,问他:你是谁?他虚弱的挤出三个字:“帅仕高”。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2年的大凉山,剿匪部队在一处奴隶主庄园里翻查时,意外发现了一个被压在阴暗角落的汉人,他的眼睛几乎完全溃烂,衣服破破烂烂,蜷缩在稻草堆里,看上去就像风烛残年的老人。   战士们将他搀扶起来,问他的名字,他嘴唇颤抖,声音虚弱,却还是吐出了三个字:帅仕高,这个名字一出口,现场的气氛顿时紧张了起来,战士们心头一震,立刻意识到这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奴隶。   消息迅速层层上报,很快传到了上级,许多老一辈的红军将领听到这个名字时都愣住了。   眼前这位双目几乎失明、身形佝偻的汉人,正是当年在长征途中帮助红军强渡大渡河的船工,岁月摧残了他的身体,却没有抹去他在历史关键时刻的作用。   时间回到1935年,中央红军一路北上,身后是紧追不舍的国民党部队,队伍行进到四川石棉县时,前面横亘着汹涌的大渡河,正值汛期,水流湍急如同猛兽横陈。   红军若不能及时渡河,就会陷入被前堵后追的绝境,生死存亡就在眼前,可当地的船只几乎全被地主和反动派沉入河底,想要渡河难于登天,就在这时,一个名叫帅仕高的船工被带到红军面前。   帅仕高在大渡河边长大,从小水性极佳,对河里的暗礁、水流分布了如指掌,起初他心中打鼓,毕竟耳边流传的都是关于红军的谣言,说这支队伍烧村杀人。   可当他躲在暗处观察时,看到红军的战士不扰百姓,救火护村,连吃饭都安静地坐在屋檐下,不去抢老百姓的东西,这让他心中生出信任。   渐渐地,他明白了那些谣言都是虚构,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影响历史的决定:带头撑船,把红军送过河。   渡河的那一天,空气紧绷得似乎要裂开,第一条船上载着十几名红军突击队员,帅仕高站在船头握紧竹篙,随着船缓缓离岸,对岸敌人的子弹像雨点一样扑面而来。   他从未经历过这种场景,身体一度僵硬,几乎动弹不得,红军战士扑在他身前,用身体替他挡下子弹,嘴里高喊着让他不要害怕,他咬紧牙关,凭着对水性的熟悉,带着船硬生生冲向对岸。   就在快要靠岸时,船底突然卡在暗礁上,危急关头,他跳进冰冷的激流,用肩膀死死顶住船身,在浪涛和火力中将船推离,先锋突击队员顺利登岸,打开了通路。   这一役没有时间停顿,帅仕高和船工们一次又一次划过河面,整整十几个来回,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红军。   等到最后一船靠岸时,他的双手已经被竹篙磨得皮开肉绽,鲜血顺着水流冲走,他拒绝了银元的酬谢,只希望这支队伍能打下一个穷人有饭吃的天下。   红军渡河成功北上,敌人追击无果,气急败坏地将怒火发泄到船工身上,通缉名单上,帅仕高的名字赫然排在第一,为了活命,他只得离开家乡,逃入大凉山。   可命运并没有放过他,他被当地的奴隶主抓住,成了长期的劳役之人,白日里被逼着开山搬石,夜晚只能与牲口挤在阴湿的牛棚,吃不饱,穿不暖。   环境恶劣,营养不良,他的眼睛渐渐出了毛病,先是刺痛,再到溃烂,最后几乎失明。   他在无边的黑暗中支撑下来,唯一能让他咬牙活下去的,是十几年前那段帮助红军渡河的记忆,他反复在心中回想船在激流中冲击的声音,那是他心里的光。   直到1952年,剿匪部队闯进这片大山,把他从奴役中救出,他的身份被确认的那一刻,长达十七年的苦难终于划上句号,部队没有迟疑,将他送去雅安治疗,并向中央汇报。   消息传到北京,许多老红军将领动容不已,当年在大渡河生死攸关的时刻,正是因为这个船工拼命撑起第一船,他们才有了渡河的希望,如今他还活着,虽然满身伤痕,却依旧是那个名字。   帅仕高被妥善安置,得到了治疗和照顾,虽然眼疾无法完全痊愈,但生活渐渐有了安稳,他终于不用再蜷缩在牛棚,不用再被鞭打驱使。   他重回熟悉的土地,看着国家一步步站起来,心中感慨万千,那句“为穷人打天下”的承诺,如今真的兑现了。   从普通船夫到无名英雄,再到大凉山的奴隶,帅仕高的一生跌宕起伏,他没有豪言壮语,没有丰功伟业,只是凭着一腔朴素的善念,在最危急的时候选择撑起竹篙。   历史记住了他,人民也记住了他,1952年的那声“帅仕高”,不仅是对一个名字的呼唤,更是对信念与牺牲的回应。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中国军网——帅仕高:帮助红军强渡大渡河的安顺场船工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