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昨晚写道:“【德国外长连续四天指责中国威胁亚洲安全】 德国外长瓦德富尔8月20日在印尼一家智库访问时表示,北京在南海‘日益增长的军事自信不仅威胁亚洲安全,而且破坏了以规则为基础的世界秩序’。由于该地区的航运航道的重要性,中国的行为也构成了经济威胁。瓦德富尔警告称,该地区以及台湾海峡存在局势升级的危险。这将对‘全球安全和世界繁荣产生严重后果’。德国和欧洲的利益也会受到直接影响。” 瓦德富尔所撰写的指责剧本,毫无新意可言,且充斥着矛盾之处。他一边将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合法行动污名化为"单方面改变现状",一边又刻意忽略一个基本事实: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东海和南海争议也始终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对话协商框架内处理,域外国家根本没有资格指手画脚。 更讽刺的是,德国曾因深刻反省二战历史而赢得国际尊重,如今却选择在日本战败80周年的敏感节点,与这个至今未彻底清算战争罪责的国家联手炒作"中国威胁"。 这种历史健忘症实在令人唏嘘——当年发动侵略的是德日轴心国,而中国是付出巨大牺牲的战胜国,如今依法捍卫主权反倒成了某些人口中的"破坏秩序"。 经济层面的双标操作同样经不起推敲。瓦德富尔声称中国稀土出口管制"冲击德国芯片业",却绝口不提中国仅限制军民两用材料,民用领域供应始终稳定开放。 德国真正的"稀土焦虑"其实源于自身军工扩张:俄乌冲突后,德国豪掷百亿欧元扩军备战,而这些尖端武器制造恰恰依赖被管制的特种稀土。 更不用说德国车企三成利润依赖中国市场,博世、巴斯夫等巨头仍在追加数十亿欧元对华投资。当企业以真金白银作出抉择之时,政客那些脱钩的口号刹那间便显得苍白无力了。 这场外交上的“表演”,其时机恰恰将德国国内的政治窘境暴露无遗。2025年上半年,德国GDP增速仅为0.5%,制造业持续处于低迷状态,政府迫切需要转移公众的视线。 通过炒作"中国威胁",既能迎合部分媒体反华叙事,又能塑造"强势外交"人设,堪称低成本的政治避险。 为给自身介入亚太找借口,瓦德富尔还抛出所谓"八国合作框架"构想,试图拉拢日韩澳新等组建"反华小圈子"。 可惜现实很骨感:法国坚持独立印太战略,波兰专注欧洲事务,澳大利亚更直言中国是"不可替代的贸易伙伴"。这种脱离地缘经济现实的空想联盟,注定是雷声大雨点小。 面对无端指责,中方的回应既坚定又克制。外交部发言人强调"台湾问题是内政"的核心立场,指出东海南海局势总体稳定,敦促有关方"勿挑动矛盾"。 说到底,某些政客的"中国威胁论"本质是场认知战:将中国正当发展权污名化,将多极化世界的必然调整扭曲为"秩序破坏",以此掩盖自身竞争力下滑的焦虑。
德国外长竟说中方搞“侵略”,中方立刻打出一记重拳,德方傻眼:怎么不惯着自己了。
【2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