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儿为何要背叛武则天? 在武则天叱咤风云的时代,上官婉儿是个绕不开的名字。

月光如水照归人 2025-08-22 00:58:25

上官婉儿为何要背叛武则天? 在武则天叱咤风云的时代,上官婉儿是个绕不开的名字。 这个祖父因反对武则天而被处死的罪臣之女,却凭借过人的才华成为武则天最信任的 “内舍人”,掌管宫中制诰二十多年。 可就在武则天晚年,这位曾被视为 “心腹” 的才女却悄然转向,甚至参与了推翻武则天的神龙政变。 说她 “背叛” 或许太过绝对,但她与武则天之间确实发生了深刻的裂痕,这背后藏着复杂的权力博弈和个人抉择。 上官婉儿与武则天的关系从一开始就带着宿命般的纠葛。 她的祖父上官仪是唐高宗时期的宰相,因替高宗草拟废后诏书被武则天诛杀,刚出生的上官婉儿随母亲没入宫中为奴。 按说她与武则天有血海深仇,可命运却开了个玩笑 —— 十三岁时,她因一首惊艳的诗作被武则天发现,不仅免除了奴籍,还被留在身边担任文书工作。 武则天看中她的才华,刻意培养她处理政务的能力,甚至允许她参与批阅奏折。 这种知遇之恩让上官婉儿逐渐放下家仇,全心辅佐这位传奇女皇,两人形成了特殊的 “君臣师徒” 关系。 真正让上官婉儿内心动摇的,是武则天晚年对权力的偏执和对张氏兄弟的纵容。 武则天称帝后,随着年纪增长,对朝政的控制力逐渐减弱,转而依赖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处理政务。 这对年轻的男宠仗着武则天的宠爱,开始插手朝政,甚至陷害大臣。 宰相魏元忠因弹劾张氏兄弟,被诬陷谋反差点处死,而负责起草诏书的上官婉儿亲眼目睹了这一切。 她多次试图劝谏武则天约束张氏兄弟,却遭到冷遇,甚至因一次劝谏触怒武则天,被处以黥面之刑。 这次惩罚让她清醒地认识到,在武则天心中,私人宠信早已凌驾于朝堂公道之上。 作为长期身处权力中心的智者,上官婉儿比任何人都清楚 “盛极而衰” 的道理。 武则天晚年的统治已出现严重危机:李氏宗室与武氏家族的矛盾日益尖锐,大臣们对张氏兄弟专权怨声载道,民间更是流传着 “武周将亡” 的谶语。 上官婉儿敏锐地察觉到,武则天的统治根基正在松动。 她深知自己的权力完全依附于武则天,一旦女皇失势,作为 “武周旧臣” 的自己必然难逃清算。 这种对未来的忧虑,让她不得不开始为自己寻找后路。 更关键的是,上官婉儿与李唐宗室有着隐秘的联系。 她的祖父上官仪本就是唐室旧臣,母亲在宫中多年也常对她讲述家族与李唐的渊源。 随着武则天晚年身体日渐衰弱,恢复李唐江山的呼声越来越高,上官婉儿内心的天平开始倾斜。 她利用掌管文书的便利,悄悄为太子李显传递消息,甚至在一些制诰中巧妙地维护李氏宗室的利益。 这种暗中的支持并非突然的背叛,而是基于对时局的判断 —— 她知道李唐复辟已是大势所趋,提前示好既是自保,也是对家族立场的回归。 武则天对上官婉儿的转变并非毫无察觉,两人之间的信任裂痕逐渐扩大。 有一次,张昌宗诬陷上官婉儿与大臣私通,武则天虽未深究,却剥夺了她参与核心政务的权力。 这件事让上官婉儿彻底寒心,她意识到自己终究是武则天权力棋盘上的一颗棋子,随时可能被牺牲。 此后,她与太平公主、相王李旦等李唐势力的联系更加密切,开始积极谋划推翻武则天的统治。 神龙元年的政变中,上官婉儿成为关键的内应。 她利用对宫中地形的熟悉,为张柬之等大臣提供了武则天的起居信息,还在政变发生时打开宫门,引导禁军入宫。 当武则天看到前来逼宫的人群中,竟然有自己一手提拔的上官婉儿时,这位一生强硬的女皇流下了难以置信的泪水。 但上官婉儿只是平静地递上早已准备好的退位诏书草稿,用这种方式结束了两人二十多年的君臣关系。 这场转变与其说是背叛,不如说是政治智慧的选择。 上官婉儿从未否定武则天对自己的知遇之恩,甚至在武则天退位后,仍多次上表请求善待这位退位的女皇。 她的选择本质上是在历史转折点上的顺势而为 —— 既保全了自己,也顺应了 “复李唐神器” 的时代潮流。 后来的历史证明,正是这次及时的转向,让她在唐中宗复位后继续留在权力中心,甚至成为唐隆政变前最具影响力的女性政治家。

0 阅读:29

猜你喜欢

月光如水照归人

月光如水照归人

月光如水照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