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梅德韦杰夫突然宣布 2025年8月21日,俄罗斯安全会议副主席

观今言史啊 2025-08-22 11:22:36

就在刚刚 梅德韦杰夫突然宣布 2025年8月21日,俄罗斯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公开宣布,俄罗斯绝不接受任何打着"维和部队"旗号的北约军队驻扎在乌克兰。 这话直接冲着北约刚开完的32国防长会议去了——会上北约刚说要给乌克兰"安全保障",还讨论搞个类似北约第五条的共同防御机制,意思是敢打乌克兰就等于打全体北约国。   这话来得相当及时,几乎是直接针对前一天北约32国防长会议的结果——会上北约不仅再次确认支持乌克兰。   还讨论了为乌提供类似“北约第五条”的集体防御机制,即一旦乌克兰受攻击,等同于全体北约成员国受攻击。   俄罗斯这个反应,表面看是外交辞令,实际却戳中了当前俄乌冲突中最敏感的神经:北约的军事存在是否真能踏入乌克兰土地?   梅德韦杰夫这次表态不是孤立的动作。就在同一天,俄外长拉夫罗夫也放话称俄罗斯“准备好以各种形式谈判”,但特别提到乌克兰至今未回应俄方关于成立三个谈判工作组的提议。   一边是军事上的寸步不让,一边又摆出愿谈的姿态,俄罗斯的操作看似矛盾,其实逻辑很清晰:它试图用高压手段迫使乌克兰及西方重回谈判桌,但前提是谈判框架必须由莫斯科主导。   而北约此时抛出所谓“类第五条防御机制”,在俄方眼里无异于直接挑战其核心安全诉求。   北约的“安全保障”提议背后,战略意图其实很露骨。冷战结束后北约东扩从未停止,1999年至今已吸纳十余国,2024年瑞典加入后成员国达32个,军事触角直抵俄罗斯西北边境。   若再通过“维和”或“防御条约”将乌克兰纳入势力范围,等于把导弹阵地推到俄家门口。   俄方反复强调,乌克兰是其与西方的传统战略缓冲带,一旦北约军事力量实质性进驻——无论名义是“维和”还是“防御”——都意味着俄罗斯将永久丧失这一缓冲。   被迫直面北约的战术侦察和武器系统前置部署,国家安全架构将遭颠覆性冲击。回看战场,双方近期发布的战报凸显冲突烈度未减。   俄国防部称24小时内打死打伤乌军1300余人,摧毁坦克、无人机及弹药库;乌军则通报前线发生175次战斗,致俄军死伤920人,并在库皮扬斯克等方向击退多次进攻。   这种数据背后,是俄乌双方都在为未来的谈判或对抗积累筹码。俄罗斯试图用战场高压逼乌克兰妥协,而乌方则借战术反击向西方证明自己仍具消耗价值,以期换取更多援助。   历史地看,北约与俄罗斯围绕乌克兰的博弈早已注定死结。2008年北约布加勒斯特峰会曾模糊承诺乌克兰“未来可加入”,却从未给出时间表或路径;   而俄罗斯自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后,已将“阻止乌克兰入约”列为国家安全红线。泽连斯基政府虽多次表态愿以领土让步换北约成员资格。   但北约始终回避战时接纳承诺,美国更明言“乌克兰未来由其自决”,潜台词是战后可能任由其自生自灭。   这种背景下,北约近期炒作“维和部队”与“防御条款”,更像一场外交烟雾弹——既安抚乌克兰,又试探俄罗斯,却无真正落实的诚意与机制。   梅德韦杰夫的强硬声明,本质是俄罗斯对北约战略试探的应激反应。它警醒国际社会:任何将乌克兰“北约化”的尝试,无论包装成维和还是防御,都会被俄视为对自身生存空间的武装侵犯,可能触发更不可控的对抗。   而北约若真想推动和平,或许该先回答一个根本问题:当“维和”失去中立性、沦为军事同盟的前哨工具时,它究竟是止战之火,还是浇向热油的冷水?   参考资料:梅德韦杰夫:俄罗斯不接受北约所谓“维和部队”在乌驻扎 2025-08-21 01:20·央视新闻

0 阅读:56

猜你喜欢

观今言史啊

观今言史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