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做过什么?能让张学良说:如果他还在,日本不敢发动“九一八” 郭松龄这个人,出生在1883年,那时候还是清末,地方是辽宁沈阳东陵区的渔樵村,他自己说祖上是唐朝郭子仪的后代,不过这也没法考证。早年他没赶上好时候,1903年进省城书院学点新知识,结果日俄战争一打,学校关门,他干脆转头考军校。1905年进奉天陆军小学堂,次年去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成绩不错,1907年毕业后先在盛京将军衙门当哨长,带兵严谨,朱庆澜挺赏识他。1909年随朱去四川成都驻防,那边他接触同盟会,1910年通过方声涛他们正式加入,成为早期成员。 辛亥革命那年,四川保路运动闹起来,郭松龄管成都北门的防守,没让事闹大流血,可赵尔丰觉得他可疑,撤了他的营长职,后来朱庆澜求情才恢复。武昌起义后,他回奉天想搞起义,结果被张作霖他们抓了,差点砍头,多亏韩淑秀拦车说他俩是未婚夫妻,才放人,两人后来结了婚。1912年他去北京将校研究所深造,1913年考陆军大学,1916年毕业当教官。1917年孙中山护法,他投奔过去,当粤赣湘边防参谋、警卫军营长,还在韶关讲武堂教战术,曾和孙中山聊桂系问题。 护法失败,1920年他回东北,通过同学秦华进奉天督军署当少校参谋。张作霖扩军,他去东三省陆军讲武堂教战术,碰上张学良。张学良对他印象深,觉得这人能打仗会带兵,1920年推荐他当卫队旅参谋长兼第二团团长,两人关系从这儿拉近。张学良管第三混成旅,郭管第八,1921年俩旅合组司令部。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奉军败了,但郭和张学良守山海关,挡住吴佩孚追兵,有序撤退。张作霖设陆军整理处,让郭代理参谋长,负责练兵。他建议休养生息、近代化内政,张作霖没听。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郭当第三军副军长兼第六混成旅旅长,在九门口打得猛,帮奉军赢了。张学良当京榆驻军司令,郭当副司令,手下7万多精兵,包括步骑炮工辎。张学良视郭为臂膀,两人像师徒又像哥们,张学良常说郭就是他自己。可郭野心大,想当热河都统或苏皖鲁剿匪总司令,张作霖不给,杨宇霆还排挤他,郭越来越不满。张作霖不重用他,一是郭有过革命党背景,二是内部派系斗争。郭对军阀混战看不惯,觉得张作霖只顾地盘不管国家。 张学良为什么觉得郭松龄在,就能挡住日本人九一八?这得从郭的反日立场和军事能力说起。张学良晚年多次提,要是郭没死,东北军就更有骨气,日本不敢轻易动手。郭在奉系里是新派,讨厌军阀亲日卖国。他发现张作霖1925年从日本买武器,准备打南方国民军,还打算承认二十一条换援助,郭气坏了,觉得这没家国大义。 1925年10月,郭夫妇去日本考察军事,听到张作霖和日方谈密约,他没签,就决定反。张作霖电召他回国,让他和张学良、李景林对付冯玉祥,郭却和冯玉祥密约七条同盟,还拉李景林。11月22日在滦州起兵,发通电要张作霖下野,让张学良接班,号称东北国民军或国民四军,手下7万精锐,包括奉军大半炮兵。郭打出改造东北、反军阀旗号,虽然有私人恩怨,但针对张作霖亲日。 战争初期顺风顺水,11月23日扣下姜登选,26日枪决他,回应张作相截击。28日攻下山海关,12月1日进满洲,5日破连山防线,6日过大凌河,7日占锦州,前锋逼沈阳。张作霖慌了,一度想下野,派张学良去秦皇岛谈,郭拒了。张作霖求日本援,杨宇霆去大连谈。张学良设指挥所在兴隆里,反击郭部。 郭的反日情结深,早年日俄战争中断学业,他恨日本占东北。反奉时,日本关东军警告郭军别进南满铁路20里内,12月8日签日奉密约,10师团部署拦截,14日郭右翼进营口遭日军阻,15日内阁派满洲派遣军。张作霖借日军稳沈阳,反攻郭。 张学良知郭战术强,直奉战阻吴佩孚,要是郭在,东北军防日更硬。郭联冯想改良军阀习气,拒日拉拢,显示骨气。张学良晚年说,郭反奉成功,历史改写,没九一八。日本资源缺,军国主义兴起,九一八是蓄谋侵华起点,但郭若存,或许东北军不那么被动。 郭起兵虽有功无赏不满,但核心是反张亲日。他枪姜登选,杀调停人,显示狠劲。张作霖曾给他两千大洋安家,奉军视郭忘恩负义。可郭看张作霖军阀本性,只顾私利。张学良感慨郭,是因为郭军事才华和反日决心,能让日本顾忌。
1955年,毛主席说:“论功、论历、论才、论德,粟裕可以领元帅衔,”之后周总理的
【2评论】【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