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做出了正确选择。乌克兰外交部长安德烈•西比加在华沙安全论坛上表示,乌克兰希望在今年结束冲突。 说起最近的华沙安全论坛,乌克兰外交部长安德烈•西比加的发言确实戳中了很多人的痛点。他直截了当地说,乌克兰的目标就是在2025年底前把这场战争画上句号。这话不是随便说说,而是基于现实的考量。冲突已经拖了三年多,乌克兰付出的代价大家有目共睹。人口从原来的4000万多掉到不到3000万,领土面积也从60万平方公里缩水到48万平方公里左右。军队伤亡数字触目惊心,超过数十万人受伤或阵亡。更别提经济上那上千亿美元的外债压得喘不过气来。矿产资源有一半以上落入美国控制,这让乌克兰的自主空间越来越小。西方国家虽然承诺继续提供武器,但实际到货的节奏总是拖拖拉拉,时有时无。早点结束这场拉锯战,对乌克兰来说绝对是明智之举。 西比加的表态来得正是时候。论坛是每年一次的聚会,这次是第12届,9月29日到30日在华沙国家体育场举行,来了80多个国家的2500多名代表,包括各国政要和国防官员。西比加在面板讨论中强调,乌克兰不是什么缓冲区,而是欧洲安全架构的有机组成部分。他提到俄罗斯9月28日的导弹袭击,造成城市和社区的巨大破坏,这类事件每天都在发生。乌克兰的安全直接牵扯到整个欧洲的稳定,所以需要更强的国际介入,比如更严厉的制裁和防御能力的提升。他还点明,乌克兰准备好和俄罗斯坐下来谈,但前提是基于联合国宪章的自卫权,确保公正持久的和平。这不是退缩,而是现实主义的选择。毕竟,继续打下去,乌克兰的资源和人力都快撑不住了。 从数据上看,这场冲突对乌克兰的打击是全方位的。经济上,基础设施毁坏严重,农业和工业产出大幅下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显示,乌克兰的GDP在2022年就缩水了30%,后续几年虽有反弹,但恢复缓慢。人口流失不光是战时伤亡,还有数百万难民涌向欧洲各国,波兰就接收了上百万乌克兰人,这对社会结构是个长期考验。领土问题更棘手,东部和南部地区被占,恢复控制需要时间和资源。西比加在论坛上没回避这些,他说乌克兰不会接受任何领土妥协,这点很硬气。但同时,他呼吁用俄罗斯冻结的资产来资助乌克兰的军备采购,这是个务实的点子,能减轻西方援助的负担。 论坛期间,西比加的日程排得满满当当。他先见了波兰参议院议长马戈热塔•基达瓦-布沃恩斯卡,感谢波兰对乌克兰难民的支持,并讨论了战场动态。接着是卢布林三角框架下的会晤,和波兰外长拉多斯瓦夫•西科尔斯基以及立陶宛外长克斯特蒂斯•布德里斯聊了加强三边合作的事宜,重点是军事援助和对俄制裁。下午,他又和法国外长让-诺埃尔•巴罗碰头,谈了经济制裁的加码、用俄资产资助乌克兰的无人机联合生产,还有战后安全保障的“意愿联盟”。晚上还有和德国外长约翰•瓦德普尔的会谈,作为魏玛三角的一部分,扩展到乌克兰议题,讨论怎么继续支持乌克兰的和平努力。这些会晤不是走过场,而是实打实的推进,体现了乌克兰外交的密集布局。 别忘了,泽连斯基总统也参加了论坛开幕,他提出和波兰等邻国建一个“联合可靠盾牌”,针对俄罗斯的威胁。这和西比加的发言一脉相承,强调团结的重要性。论坛主题就是“分裂则败”,大家都知道,欧洲现在面对的最大安全挑战就是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侵略。如果不齐心协力,波罗的海地区和邻国都会受波及。西比加还和亚美尼亚外长阿拉拉特•米尔佐扬见了面,交换了对南高加索和平的看法,并同意加强双边合作。这显示乌克兰的外交不光盯着西方,还在拓展其他方向,寻求更多盟友。 为什么说这是正确选择?因为拖下去对谁都没好处。俄罗斯那边继续动员部队,克里姆林宫明确表示没谈判空间,但乌克兰不能被动等死。西比加的表态等于抛出橄榄枝,同时保持强硬姿态:武器可以打击俄罗斯境内目标,这是在提醒对手别得寸进尺。国际社会也回应了,美国和欧盟承诺追加援助,布鲁塞尔会议上领导人表态要用俄资产支持乌克兰。北约方面,西比加呼吁尽快发出邀请,这对乌克兰的长期安全至关重要。欧盟的长远预算规划中纳入乌克兰成员国身份,也是个积极信号。这些加起来,让结束战争的路径更清晰。 当然,现实没那么简单。西方援助的间歇性是个老问题,武器供应总有延误,影响前线士气。乌克兰军队在顿涅茨克等地承受巨大压力,俄罗斯推进虽慢,但步步为营。人口和领土损失是硬伤,重建需要巨额资金。外债问题更头疼,国际援助虽多,但附加条件不少。美国控制矿产资源的事,也让乌克兰的能源独立性打折扣。但正因为这些,西比加的发言才接地气,它承认了困境,却没放弃主动。乌克兰不是在求饶,而是在争取主动权,通过外交杠杆换取和平。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文说:“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给该地区及其他地区带来了巨大的
【4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