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排球女神”惠若琪嫁给了“北大才子”杨臻博,可是结婚后几年的时间,却一直生不出孩子,最后才发现原来是惠若琪有问题,而杨臻博立刻做了一个决定! 杨臻博的医学背景,让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惠若琪生育难题的根源。2020年,当两人终于查出问题时,他第一时间翻遍了惠若琪的病历。 从2010年第一次肩部手术植入钢钉,到2015年心率飙升至200次/分钟被确诊心脏问题,再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前紧急进行的第二次心脏手术,每一页记录都在诉说着这位女排运动员的“拼”。 尤其是心脏手术后续的激素治疗,以及常年高强度训练导致的内分泌紊乱,都是影响受孕的关键因素。“她的身体已经承受了太多,不能再为了生孩子急着冒险。” 杨臻博当时对医生说的这句话,成了两人接下来三年的生活准则。 那段被外界追问“为何不生孩子”的日子里,惠若琪偶尔会陷入自我怀疑,而杨臻博总能用细节化解她的焦虑。他会根据惠若琪的身体状况,每天调整食谱,把对心脏友好的食材做成她喜欢的口味。 会陪着她做低强度康复训练,从慢走30分钟到逐渐恢复轻度弹跳,每一步都耐心记录数据。 甚至在她因为网上的流言难过时,默默关掉手机提醒,拉着她看当年里约奥运会的比赛录像,笑着说:“你看,当年那么难的比赛都赢了,这点小事算什么?” 正是这份“不催不赶、先护你安康”的陪伴,让惠若琪慢慢放下心理负担,专注于调理身体。 而惠若琪能坦然面对生育难题,很大程度上源于她早已在赛场上练就的“抗压力”。2015年,当医生告知她需要进行心脏手术,且可能错过里约奥运会时,她也曾崩溃过。 那时她刚成为女排队长,正是冲击奥运的关键期。是郎平教练的一句话点醒了她:“奥运还会有下一届,但你的心脏只有一个。” 于是,她在2016年初接受了第二次心脏手术,术后仅三个月,就重新站在了训练场上。为了赶上奥运备战进度,她每天加练2小时,肩部的钢钉隐隐作痛时,就咬着牙贴满肌效贴继续。 心脏偶尔不适时,就靠着随身携带的监测仪调整呼吸。最终,她带着护具、揣着除颤器,在里约赛场上带领女排夺冠,那一刻,她捂着胸口落泪的画面,成了无数人心中的记忆。 只是那时没人想到,这些为荣誉付出的代价,会在多年后影响她的家庭生活。 2021年,当惠若琪的身体指标终于达标,成功怀孕的消息传来时,杨臻博比任何人都谨慎。他推掉了不必要的工作,每天陪着惠若琪产检,甚至专门学习了孕期护理知识,就怕她的旧疾复发。 果然,孕中期时,惠若琪的心脏出现过一次轻微不适,医生建议卧床休息,她便立刻调整生活节奏,哪怕躺着也坚持做简单的呼吸训练,用运动员的自律守护着腹中的孩子。 “当年在赛场上,每一个球都要拼到最后,现在怀孩子,也要像对待比赛一样认真。”惠若琪当时在日记里写下的这句话,道尽了她对新生命的珍视。 如今的惠若琪,不仅是幸福的妻子和母亲,更是退役运动员的“守护者”。她会定期组织退役运动员健康体检,为他们对接康复资源。 也会走进校园,分享自己的经历,鼓励年轻人既要敢拼,也要懂得保护自己。而杨臻博始终是她最坚实的后盾,不仅支持她的公益事业,还会主动参与基金会的活动,用自己的医学知识提供帮助。 惠若琪的故事,从来不是“奥运冠军”的单一标签能概括的。从赛场到家庭,从对抗伤病到守护新生命,再到用个人经历帮助他人,她把运动员的“韧性”融入了人生的每一个阶段。 而杨臻博的那个决定,也早已超越了“丈夫对妻子的照顾”,成了两个人携手面对人生挑战的见证。 就像她当年在赛场上从不轻言放弃一样,如今的她,依然在用自己的方式,把拼搏的意义从“赢得比赛”延伸到“守护更多人”。 信息来源:人民资讯——“元气少女”惠若琪产女,升级为“元气妈妈”!北大医学博士的丈夫陪她走过低谷……
从张一分到李一分。热爱中国女排的都知道,2018年张常宁受伤很严重,惠若琪退
【15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