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印裔共和党人尼基·黑利声称,由于“印度是民主的”,与“共产主义中国”是不同的,因此“印度崛起不会威胁自由世界”,她表示,面对中国,美国需要一个“像印度这样的朋友”,美印联手对抗中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美国“帮助印度对抗中国”符合美国的利益。 黑利把印度吹得天花乱坠,说它有“和中国同等规模的生产潜力”,能帮美国转移产业链,还强调因为印度是“民主国家”,所以它的崛起不会威胁自由世界。 然而,细察数据便会原形毕露:中国制造业在全球所占比重约达30%,而印度仅为3%;世界银行的物流排名中,中国位列第26,印度却困于第44位。 更扎心的是,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正砸在印度头上——50%的额外关税直接打击纺织、珠宝等印度支柱产业,气得印度民间掀起“抵制美货”运动。所谓“美印联手”还没成型,自己先撕起来了。 这出戏里还有个关键角色:俄罗斯石油。印度于去年大肆购入1.7亿吨俄油,其数量占进口总量的40%,并凭借低价油赚取巨额差价。 黑利急得跳脚,喊话印度“快和白宫合作解决俄油问题”,可莫迪政府根本不接茬。道理很简单:印度凭什么放弃实惠的俄油去迎合美国? 更不必说美国自身,一边对印度施加压力,一边却又要求印度开放农产品市场,这显然是“好处归我,代价由你承担”的做派。 耐人寻味的是,美印闹别扭之际,中印反而在靠近。莫迪已确认将赴天津参加上合峰会,此访乃是其七年来的首次访华之旅。 双方恢复直航、放宽签证、重启尿素贸易,王毅见莫迪时点明“单边霸凌行径大行其道”,莫迪直接回应“印中是伙伴不是对手”,还强调“亚洲世纪离不开中印合作”。 其实美国想复制“中国代工模式”本身就走错了路。中国产业链优势不是光靠廉价劳力,而是几十年积累的完整工业体系、高效基建和研发投入。 越南劳动力成本虽低,规模却只有中国1/14;印度想补基建短板还得砸1.5万亿美元。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报告早有论断:跨国企业至多将15% - 20%的产能移出中国,超八成企业根本无法脱离。成本固然可计算,但产业链生态难以迁移。 黑利这些言论背后,藏着美国战略的深层矛盾:既想拉印度当“抗中棋子”,又不愿尊重印度的利益诉求。印度对此心知肚明,一边在半导体等领域和美国勾勾搭搭拿技术,一边在传统行业筑起贸易壁垒保护本土企业,还靠着金砖机制和中俄巴西抱团。 印度若真信了黑利的“民主产业链童话”,恐怕只会重蹈依附型经济覆辙。莫迪称“亚洲世纪离不开中印合作”,这一观点或许比黑利的所有战略构想都更贴合现实。
彻底扛上了!莫迪四次拒绝特朗普电话之后,更严重的后果来了!美国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
【22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