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安徽黄山,一位寡妇做挑山夫20年,辛苦养育了3个儿女,把2个培养成大学生,还被央视报道,谁料,村里人却说她是个坏女人,宗族里没有一家跟她来往,大伯哥更是指着她鼻子骂。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汪美红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安徽的一个小村庄里长大,她不是那种命运眷顾的人,甚至可以说,从年轻开始,就一路跌跌撞撞,二十六岁才结婚,在农村算是晚婚的姑娘,结婚那年,她只想着安安稳稳过日子,没指望什么大富大贵,只希望一家人平平安安。 第一胎是个儿子,刚出生时皮肤很白,眼睛睁不开,送去医院检查,医生告诉她,孩子患有白化病,视力几乎为零,这不是小毛病,是一辈子的事,当时村里人开始对她指指点点,说她命硬,不吉利,她没理会,想着政策允许再生,便又怀上了,第二胎是一对龙凤胎,村里人这回倒是来了个大转弯,纷纷跑来道喜。 孩子出生不久,家里却出事了,丈夫去河边捕鱼,脚下一滑,再也没回来,那天雨下得很大,水流湍急,救人的人都无能为力,汪美红那时候才三十出头,家里一下子失去了顶梁柱,还欠着债,三个孩子最小的还在吃奶,最大的眼睛看不见,生活一下子从紧巴巴变成了举步维艰。 亲戚劝她改嫁,说女人一个人带仨孩子太苦了,但她心里有自己的打算,她读过书,知道孩子要有出路,必须上学,而在农村,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孩子,大多早早辍学,她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走那条路。 那几年,她很少睡整觉,白天干活,晚上带孩子,为了挣钱,她去齐云山挑山货,那地方台阶多,陡得像梯子,一趟上去下来要好几个小时,男人干都吃力,她硬是咬牙坚持了下来,最开始一次只能挑几十斤,后来越练越能扛,最多的时候挑过两百斤的砖块和水泥。 她不是不怕累,而是没得选,孩子要吃饭,要交学费,还要治病,她不挑,就没人挑,山路上滑倒过,摔伤过,扁担磨破肩膀,风一吹钻心的疼,冬天最难熬,脚踩在结冰的石头上,一不小心就滑下去,她摔断过脚,没钱看病,自己找草药敷上,再绑紧了继续干活。 日子一点点熬过,她的孩子也慢慢长大,大儿子看不见,但学了盲人按摩,在上海找到了活,能给家里寄点钱,那对龙凤胎争气,一个考上了医科大学,一个去了理工学校,学费靠好心人资助才凑齐,她心里头明白,自己吃的苦,孩子看在眼里,所以才更努力。 2008年,黄山市评选“杰出母亲”,她的名字被提了上去,有人听了不服,说她不过是个寡妇挑挑山,有啥稀奇,但也有人知道她这些年的付出,觉得她撑得起这个称号,后来,一些媒体也找到她,拍了节目,说她是“最美母亲”,那段时间,她成了焦点,收到了一些善款,生活也宽裕了些。 本以为熬过头了,可村里人的话让她彻底寒了心,有人说她靠可怜人捞钱,有人说她命硬,连亲戚都跑来要“分一杯羹”,最让她难过的是她丈夫的哥哥,当着外人的面说她“克死亲人”,说她“败坏汪家的名声”,她没有争辩,也没有解释,只是默默把所有的流言关在门外。 汪美红不爱说话,更不愿谈过去,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孩子们过得好就行,”后来齐云山修了索道,挑山工没了用武之地,她也不再上山挑货,而是在山下开了这间茶馆,茶馆不大,卖点简单的茶水和小吃,游客来了,她就招呼着,笑容温和,不多说话。 茶馆的墙上挂着她用过的扁担,那扁担已经磨得发亮,木柄上刻着三道浅浅的痕迹,那是她给孩子们记的生日,有人问她这些年苦不苦,她只是笑笑,手里的茶杯一转,茶香升起来,像她这些年的生活,苦里透着淡淡的甘甜。 现在,她的孩子都已经有了自己的生活,大儿子在上海开盲人按摩店,女儿是医院的医生,小儿子在汽车厂做工程师,他们每年都会来看她,带些吃的用的,有时候一家人围在一起说说话,她坐在板凳上,听得入神,脸上是止不住的笑。 汪美红从没把自己当成什么“励志典范”,她只是一位母亲,为了孩子,什么都愿意做,世人看她的故事或许觉得传奇,她自己却只是觉得,日子就是一天接一天地熬,熬过了就是晴天,她不求别人理解,也不在意别人的看法,那些年背着货上山的脚印,已经在石头上留下痕迹,那是她一点点踩出来的路。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她”力量|“挑山女人”汪美红:苦难是日常,坚持自有意义
2013年,安徽黄山,一位寡妇做挑山夫20年,辛苦养育了3个儿女,把2个培养成大
一桐评这个去
2025-08-28 20:46:5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