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子没法过了!1984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一等功臣杜海山,被妻子起诉离婚,理由是他给家里的生活费少之又少,并且还将大部分钱私藏起来,无奈之下,杜海山道出实情,众人听后纷纷落泪。 1984年,一场离婚诉讼在法院展开,原告李卫平,一位普通的军嫂,被告杜海山,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一等功臣、战斗英雄。 妻子要求离婚的理由听起来很充分,丈夫月薪72元,五年间每月只给家里6元钱,剩下的钱不知去向。 杜海山不是普通人,他是解放军129师的战斗英雄,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表现卓越,荣获一等功和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作为全军楷模,杜海山经常被派往各地演讲,在山东农业大学的一场演讲中,女大学生李卫平被台上熠熠生辉的战斗英雄深深吸引。 她主动联系杜海山,两人逐渐相爱并步入婚姻殿堂,婚姻初期,尽管聚少离多,但生活还算美满。 问题出在钱上,杜海山身为副连长,月薪有72元人民币,在八十年代这算是不错的收入。 但奇怪的是,他每月只给家里6元钱,李卫平一个人操持家务,照顾孩子,经济压力越来越大。 最初工资不高时还好说,后来杜海山升职加薪,拿回家的钱还是只有6元,李卫平不得不靠自己的收入维持家用,生活捉襟见肘。 这些其实还好,只要杜海山心里还是有这个家的,李卫平就不觉得有什么,但是渐渐地周围出现了很多风言风语,说杜海山不要她了,钱都用来养别人了。 李卫平起初不相信,她信任丈夫的为人,但每次问起工资的事,杜海山总是含糊其辞,两人最后都是不欢而散。 五年过去了,李卫平再也无法忍受这种猜疑和冷漠,1984年,她一纸诉状将丈夫告上法庭,要求离婚。 法庭上,李卫平泪如雨下:“作为军嫂,长期分居我有心理准备,可他对这个家根本不关心,五年来,不管升职加薪多少,每月只寄一点点钱回家”。 法官询问杜海山,他却保持沉默,部队领导曾找他谈话,他以党性担保没有做对不起党和国家的事,但拒绝解释钱款的去向。 眼看法官就要判决离婚,杜海山突然抬起头,说出了那句震撼所有人的话:“我还有11个家要养!” 秘密终于揭晓,1979年谅山战役中,杜海山所在的尖刀班12名战士奉命炸毁越军据守的市府大楼。 任务前,班长沉重地说:“弟兄们,咱们今天怕是要交代在这里了,如果有谁活下来,牺牲兄弟的爹娘就拜托给活下来的兄弟了”。 12个人都郑重地许下了承诺,如果谁活下来,就照顾兄弟的家人,战斗异常惨烈,越军火力凶猛,11名战友全部牺牲,只有杜海山一人幸存。 战后,杜海山被授予一等功勋章,手捧着金灿灿的勋章,他没有喜悦,只觉得沉重,那并不单单是属于他的,那是11位战友用生命换来的。 从那时起,他每月将72元工资分成12份,每份6元,一份留给自己的小家,另外11份寄给牺牲战友的父母。 五年来,他省吃俭用,独自承担着12个家庭的重担,从未向任何人提起这个秘密。 法庭上一片寂静,李卫平惊呆了,她看着丈夫,眼泪夺眶而出。 原来丈夫不是不爱家,而是在履行对战友的生死承诺,不是乱花钱,而是在赡养11位烈士的父母。 她冲向丈夫紧紧抱住他:“不离了,你永远是我的大英雄……我们要一起照顾这些家人”。 杜海山的故事经媒体报道后,感动了无数人,人们纷纷捐款,三个月内就筹集了80万元巨款。 杜海山没有用这些钱改善自家生活,而是将一部分分给烈士家属,剩下的全部捐给希望工程。 他说:“我还活着,这就是最大的幸运了,我有手有脚,不能利用牺牲战友们为自己谋取利益”。 他依然过着简朴的生活,与妻子一起履行着那个生死承诺,很多人说,杜海山的名字就是他的写照,情深似海,义重如山。 战争带来的创伤或许永远无法完全平复,但像杜海山这样的人用行动证明,承诺与责任能够跨越时空,将牺牲与生存、过去与现在紧密相连。 主要信源:(《解放军报》——《沉默的英雄》)
这日子没法过了!1984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一等功臣杜海山,被妻子起诉离婚,理由
寂影随风舞袖如
2025-08-30 18:57:0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