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马科斯今午宣布:9月1日起,菲律宾按下进口暂停键整整60天! 作为全球最大的大米采购国,菲去年一口气吃进468万吨,越南占八成,泰国占一成。眼下,这两国得赶紧另觅接盘侠。 2025年8月6日,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在印度国事访问期间突然宣布:9月1日起暂停所有大米进口,为期60天。 消息传出时,越南食品协会正计划扩大对菲出口,泰国商人刚签完10万吨订单,而中国买家正等着这批米来平抑国内物价。 这种"说停就停"的霸道做派,让人想起2008年菲律宾因粮价暴涨引发的社会动荡,但今时不同往日,马尼拉手里攥着的,早已不是单纯的粮食牌。 翻开历史课本,菲律宾的大米进口依赖症可追溯至1970年代。当时马科斯父亲执政期间,为讨好美国开放大米进口,导致本土稻田大面积抛荒。 2008年全球粮价飙升时,菲律宾进口量突破200万吨,几乎掏空国库。2025年,尽管稻谷产量恢复至1225万吨,但进口量仍高达490万吨,这种"产量增、进口涨"的怪圈,暴露了菲律宾农业的深层病灶。 数据背后的真相更耐人寻味。马科斯宣布禁运当天,越南5%碎米价格跌至每吨397美元,较2024年暴跌30%。 这种反常现象,源于全球大米市场的结构性过剩,2025年全球产量达5.56亿吨,消费量仅5.5亿吨,库存创历史新高。 当菲律宾还在用"保护农民"的口号刷存在感时,越南已悄悄将出口重心转向非洲,对加纳、科特迪瓦的出口分别增长53.5%和96.6%。 更讽刺的是,菲律宾此举最大的受益者竟是中国。2025年1-7月,中国从菲律宾进口大米仅244万吨,但同期从越南进口472万吨,从泰国进口373万吨。 当菲律宾暂停进口时,中国立即调高山东地炼的出口配额,顺带把价格压到越南禁运前的水平。这种"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市场韧性,暴露了菲律宾能源牌的式微。 菲律宾的算盘其实不难猜。2025年稻谷收购价暴跌至8-10比索/公斤,远低于12-14比索的生产成本线。禁运60天,既能给本土稻谷腾出100万吨仓储空间,又能迫使贸易商清空库存。 但这种"节流"治标不治本,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8000万辆,欧洲电动车渗透率超50%,就连菲律宾自己,2025年汽油消费量都比2014年下降了18%。当全球都在"去汽油化",菲律宾的禁运令更像是打在棉花上的拳头。 有趣的是,全球市场对菲律宾禁运的反应堪称"教科书式应对"。沙特立即宣布增产20万桶/日,美国战略石油储备抛售1800万桶,巴西则用生物燃料填补空缺。 更绝的是中国,直接把山东地炼的汽油出口配额调高30%,顺带把价格压到俄罗斯禁运前的水平。这种"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市场韧性,暴露了俄罗斯能源牌的式微。 历史的车轮不会倒转,但能源革命的脚步从未停歇。当菲律宾还在用20世纪的能源武器威胁世界时,全球早已进入"后汽油时代"。 2025年全球电动车销量突破2500万辆,氢能源卡车在北欧普及,就连菲律宾自己的马尼拉,新能源公交车占比都超40%。 这种时代错位下,菲律宾的禁运令更像是一个老人固执地守着过时的玩具,却忘了孩子们早已有了新宠。 值得注意的是,菲律宾国内对禁运令的反对声浪正在高涨。马尼拉街头的出租车司机抱怨"油价涨了,收入却没变",西伯利亚的矿工工会威胁要罢工。 更尴尬的是,菲律宾最大的炼油厂,卢克石油公司,在禁运令生效前偷偷将30万吨汽油转运至哈萨克斯坦,再通过中哈管道卖给中国。这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乱象,暴露了菲律宾中央政府的控制力衰减。 国际能源署的最新报告更给菲律宾泼了盆冷水:2025年全球汽油需求比2019年下降22%,而新能源投资却增长了4倍。 当沙特将原油直接用于生产蓝氢,当美国页岩油企业转型地热能源,菲律宾还在用汽油出口禁令刷存在感,这种战略短视注定难以持久。 正如中国能源专家所言:"菲律宾的能源牌,就像诺基亚的功能机,曾经辉煌,但时代已经翻篇了。" 最后想说的是,真正的能源安全从来不是靠"禁运"实现的。当中国建成全球最大的战略石油储备,当欧洲用北海风电替代俄气,当美国页岩油产量突破1300万桶/日时,菲律宾的能源牌就注定了"打一张,少一张"的命运。 那些还在幻想"能源霸权"的人或许该醒醒:在这个新能源革命风起云涌的时代,关上大门容易,重新打开可就难了。 信息来源: 防止国内米价下跌,全球最大大米进口国宣布暂停进口大米60天 界面新闻2025-08-07 14:17
如果中国连菲律宾这样的小国家都应付不了,那中国的万里河山还能指望谁?菲律宾要是敢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