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 年3月28日,彭老总来到螺髻山农牧场考察农业和畜牧业生产情况,看望来到这里劳动的知青。中午,在农牧场食堂吃饭。饭罢,食堂按每人两角钱计收了伙食费。彭他们一行有10人,食堂总共收了2元。 1966年3月28日,彭老总一行到螺髻山农牧场,检查农业和畜牧生产,顺便看望在那劳动的知青。那天他从成都出发,到场后先看水稻田,观察稻穗颗粒,与场长谈灌溉。接着去畜牧区,查看牛羊饲养,询问产奶量和饲料。途中遇见知青,他问他们适应情况,鼓励学农技。中午在食堂吃午饭,上桌有米饭青菜肉片,他吃完后,食堂按每人两角收钱,一行10人总2元。 这事发生在彭老总下放西南调研期间,他那时负责三线建设,经常去基层了解实情。螺髻山农牧场是四川一个山区单位,生产农业畜牧,他去视察是为了掌握一线情况。农业方面,他关注水稻产量,畜牧则看牛羊管理。那批知青是城市青年下乡劳动,他看望他们,了解生活适应度,强调学习技能。这顿饭是食堂标准餐,收费低是为了补贴,但彭老总觉得不对劲。 饭后他上车走人,但路上问起收费,得知只收两角每人,就觉得太少,不符合核算。他马上写信给党委书记田兴成,算账说用了6斤肉,每斤7角,加上其他菜,至少10元,已付2元,还补8元。强调企业要严格成本制。他派人把信和钱送回,当天送到。这反映他一贯作风,注重节约,反对浪费,从不占公家便宜。即使在基层视察,也坚持原则。 这事件体现他务实态度,早年当兵时就严守纪律,长征中强调节约粮食。抗美援朝时,他管后勤,算细账确保供应。转地方后,他调研时总这样,补饭钱不是第一次,他以前在其他地方也补过类似费用。这事后来传开,成为他清廉例证。农牧场收到信钱后,按要求执行,体现了他的影响力。 饭后彭老总继续赶路,但觉得饭钱少,写信补8元,派人送回。之后他在西南调研三线,查看工厂布局,与工人谈进度。1974年,他在北京医院治疗,身体渐弱,11月29日逝世,享年76岁。他遗言希望魂归故乡,但骨灰后来安放八宝山。
很多人问我:陈赓有没有机会授元帅军衔?其实是有机会的,至少有两次,但可惜都因为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