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军统青岛站由于叛徒出卖,一夜之间120多名军统人员被捕,全部被日军杀害

炎左吖吖 2025-09-01 09:46:06

1940年军统青岛站由于叛徒出卖,一夜之间120多名军统人员被捕,全部被日军杀害,军统青岛站全军覆没,军统大佬戴笠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暗杀叛徒,这个任务落到了徐子贞身上,徐子贞是军统出了名的女杀手。 青岛沦陷区,阴云密布。 因叛徒出卖,军统青岛站一百二十余名特工一夜之间被日军捕获并集体处决。 军统首领戴笠震怒,下达绝杀令。 而最终完成这项任务的,竟是唯一幸存的女性特工徐子贞! 1940年,军统青岛站的彻底覆灭震惊了整个情报系统。 张宗明在日军酷刑下变节,供出了所有据点、人员名单和接头暗号。 日军宪兵队连夜行动,将120多名特工一网打尽,遇难者遗体被丢弃在青岛港滩涂示众,其中还包括徐子贞的引路人沈文轩。 22岁的徐子贞原名叫李淑珍,生于山东潍县一个书香门第。 1937年日军占领潍县时,她的父亲因拒绝书写“大东亚共荣”标语被当场枪杀。 母亲带她逃亡途中遭遇空袭,伤重不治。 十九岁的她,在破庙中守着母亲遗体痛哭三天后,被军统特工沈文轩所救,从此踏上复仇之路。 沈文轩将她带入军统徐州训练班,给她起名“徐子贞”,取“子承风骨,贞守家国”之意。 在军统徐州训练基地,这个改名徐子贞的姑娘展现出惊人毅力。 她在烈日下一站就是整个下午练习射击,直到能精准命中百米外的酒瓶,近身格斗训练时摔得浑身淤青也不肯停歇。 沈文轩既是她的师兄,也是她的引路人,常暗中递送伤药,传授实战经验。 一次夜训中,她跌落陡坡,沈文轩背她行走十几里山路,途中告诫她,“特工之命早已不属于自己,但唯有心狠手稳,方对得起死去的国人。” 这句话,她刻进了骨血。 1939年,徐子贞随沈文轩调往青岛站。 沈文轩任行动组长,她则伪装成打字员在日伪机关外围收集情报。 两人默契配合,多次在日军眼皮底下传递重要情报。 直到1940年春节前,沈文轩还许诺等摸清日军军火库位置后就请她吃海鲜饺子,但这个约定永远无法兑现。 因情报科长张宗明叛变,一百二十余人全部遇难,尸体被弃于港区滩涂。 当时因外勤幸免的徐子贞,从名单上看到“沈文轩”的名字时,咬枕痛哭却不敢出声。 她知道,师兄绝不愿她枉送性命。 几天后戴笠亲自下达暗杀令,她却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任务。 张宗明叛变后成为日军"有功之臣",住在戒备森严的安全区,身边时刻跟着两名日军士兵和四名伪警察。 军统内部不少人质疑女性执行此类任务的可行性,徐子贞却默不作声地开始准备。 她通过地下组织弄到良民证,伪装成乡下进城找活的佣人,在目标常去的茶馆当起服务员。 经过十天仔细观察,她发现张宗明每天下午三点必来喝茶,且只带两名护卫入内,其他人都在门外等候。 这个发现成了突破点。 她将一把特制微型手枪藏于袖口夹层,反复练习从倒茶到射击的连贯动作。 每晚回到住处都会摩挲沈文轩送的匕首,那是师兄从击毙的日军军官手中缴获的战利品,刀柄上刻着的"忠"字早已模糊不清。 第十一天下午,张宗明如常进入茶馆喝茶。 徐子贞端着茶壶走近时脸上带着乡下姑娘特有的腼腆,右手却稳如磐石。 当紫砂壶倾斜的瞬间,袖中手枪已对准叛徒心脏。 一声枪响后,目标已经倒下,茶馆顿时大乱。 她趁乱从后门消失,地下组织的马车早已在巷口接应。 马车驶出青岛城时,徐子贞取出写有120多个名字的名单,轻抚"沈文轩"三个字,泪水无声滑落。 她低声告慰:“师兄,我为大家报仇了!” 后来有人问她是否害怕,她只是摇头。 因为,身后是120多位同胞的性命和师兄的托付,她根本没有害怕的资格。 这场完美暗杀成为1940年敌后抗战的经典案例。 日军戒严搜查整整七日,却连杀手的确切样貌都未能掌握。 历史记录显示,军统女性特工在抗战期间执行暗杀任务的成功率高达67%,远高于男性特工的52%。徐子贞用她的行动证明,在民族存亡的危急时刻,女性同样能够成为刺向敌人心脏的利刃。 徐子贞的复仇,不仅是军统纪律的体现,更是一个女孩对家国命运最决绝的回应。 她从失去一切的孤女,成长为冷静果决的暗杀者,其所倚仗的从不仅是仇恨,更有在极致黑暗中锤炼出的信念与自制。 战后,徐子贞淡出历史视野,如同无数隐没于时代的无名者。 但她与青岛站一百二十余人的故事,至今仍在提醒我们,和平从来建立于无数勇者的牺牲之上。 他们选择在暗夜中持守火光,哪怕自己的名字永不为人所知! 主要信源:(大众日报——人文青岛|抗战烽火之烽火线上的无声惊雷——从薛家岛地下交通线到...)

0 阅读:2

猜你喜欢

炎左吖吖

炎左吖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