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睡觉总打鼾怎么办?这些办法简单好用,家长们一定要知道 “孩子才 4 岁,最近睡觉呼声越来越大,有时候还会突然停几秒,我夜里总忍不住摸他鼻子,就怕他突然没气了……” “女儿打鼾快半年了,现在张口呼吸成习惯,嘴唇干得脱皮,牙医说再这样下去牙齿会不齐,这可怎么办?” 后台收到的留言里,满是家长对孩子打鼾的焦虑 —— 担心孩子因为缺氧呼吸骤停、担心孩子面容变丑、担心孩子大脑发育受影响…… 虽然孩子打鼾不是“小毛病”,但家长们也不用过度焦虑,只要找准原因,从“缓解症状”到“根治问题”,我这里都有对应的好办法,能助娃恢复顺畅呼吸,让孩子远离“缺氧”伤害。 哪些呼噜不用在意? 有些家长一听孩子打呼噜,就很焦虑,但其实并不是所有打鼾都需要干预。下面这种生理性打鼾,可以不用管: 偶尔发生,比如孩子玩得太累、或者感冒鼻塞时。 鼾声轻微、均匀,调整睡姿后可能消失。 孩子呼吸平稳,没有张嘴呼吸或憋气的情况。 如果孩子是由于腺样体肥大、鼻炎、扁桃体肥大、过敏等原因引起的打呼噜,家长就要重视起来。因为这会对孩子面容、精力、智力、学习、身高等各个方面,带来不可逆的损伤。 应急方法——缓解症状,当晚见效 生理盐水洗鼻——睡前用生理盐水洗一次鼻子,冲洗掉鼻腔内的过敏原、病毒和黏稠分泌物,减轻鼻黏膜水肿,能显著改善夜间鼻塞和打鼾。 调整睡眠姿势——鼓励孩子侧着睡,可以有效防止舌根后坠,减轻气道堵塞;将孩子整个上半身(从背部开始)一起垫高,形成一个缓坡,帮助减轻鼻腔充血,使呼吸更顺畅。 优化睡眠环境——使用加湿器,将室内湿度保持在50%-60%,湿润的空气可以舒缓干燥的鼻腔,稀释分泌物;更换床单、枕套,毛绒玩具、地毯尽量搬离卧室。 根治方法——找到病根,对症治疗 从中医角度看,孩子打鼾、腺样体肥大的核心病机是“脾虚痰凝”。脾主运化,脾虚则无力运化水湿,水湿内停,凝聚成“痰”,这些痰浊上泛,壅堵在鼻咽部,就导致了肥大和打鼾。 因此,调理的根本在于“健脾祛湿”。 之前接诊过一个 5 岁男孩浩浩,打鼾 1 年多,张口呼吸,身高比同龄人矮 6 厘米,查鼻内镜显示腺样体堵塞后鼻孔 80%,家长不想手术,想试试中医调理,于是经人介绍找到了我这里。 看诊时发现:浩浩舌苔白厚腻,大便稀溏粘马桶,平时没精神、爱出汗,一吃凉的就拉肚子 —— 这正是典型的 “脾虚痰凝” 证型,还有轻微的 “肝气郁滞”(孩子因为打鼾睡不好,脾气变得急躁)。 我给开了方子:柴胡 、浙贝母 、黄芩 、法半夏 、枳实 、赤芍 、生山楂 、皂角刺 、川芎 、炙甘草 (中药讲究一人一方,本方仅适合浩浩使用)。 浩浩服用七剂后,鼾声明显减轻,黄稠鼻涕减少。原方加减继续调理一个月,夜间呼吸基本顺畅,张口呼吸习惯改善,白天精神注意力也好了很多。3 个月后复查,腺样体已基本已经恢复正常大小。 这个方子之所以效果这么好,是因为把标和本都兼顾到了: 1、清热化痰,打开堵塞(治标) 浙贝母擅长清热散结、化痰止咳,直接针对郁结在腺样体的热痰;黄芩清上焦肺热,从源头减少热毒的产生。两药合用,直击病所。法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与浙贝母配伍,增强化痰散结之力。 2、理气活血,疏通道路(治枢) 柴胡疏肝解郁,能调畅全身气机;枳实行气消积,化痰散痞。气机通畅了,痰湿才更容易被运走。赤芍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川芎为“血中气药",两者合用能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增生组织的消散。 3、消积健脾,断绝痰源(治本) 山楂善消肉食积滞,从源头上减少痰湿生成的“原材料”。炙甘草调和诸药,并能补脾益气,在攻邪的同时顾护脾胃。 4、软坚散结,靶向用药(专药) 皂角刺是本方的一味“尖兵”,药性锐利,擅长攻坚、排毒、消肿,能直达病所,对于已经形成的痰瘀结块(腺样体肥大)有很好的软化消散作用。 每个孩子的体质不同,比如有的孩子“脾虚”重,有的“痰热” 重,方子需要根据症状调整:比如孩子舌苔黄厚、流黄鼻涕,需要加金银花、连翘清痰热。
孩子睡觉总打鼾怎么办?这些办法简单好用,家长们一定要知道 “孩子才4岁,最
灵松谈育儿
2025-09-01 13:37:07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