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收入超越农夫山泉?伪装成国货的日本饮料,凭啥拿捏国人   提起国民饮料,你脑海

元洲啊娱乐 2025-09-01 14:43:38

年收入超越农夫山泉?伪装成国货的日本饮料,凭啥拿捏国人   提起国民饮料,你脑海里浮现的是不是那抹标志性的红色?那句“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的广告词,几乎家喻户晓。   农夫山泉的创始人也曾因此登顶亚洲首富,这一切都让人觉得,它就是当之无愧的王者。   但真相往往出人意料,有人爆料有一家企业,2024年的营收预计将超过1651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字,是农夫山泉的几倍。   这家深藏不露的巨头,就是三得利,更让人震惊的是,它是一家地地道道的日本企业,一个“外来者”,是如何在中国市场悄无声息地做到这一切的?   三得利的成功,是一场持续了四十年的精心布局,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它就踏上了中国的土地。   它的策略很明确,品牌创始人从一开始就有意淡化其日本背景,进行了一场彻底的文化“变形”。   你看它的产品包装,日文元素被刻意减少,取而代之的是醒目的中文,甚至是中国味十足的繁体字。   这绝非表面功夫,为了真正做出中国人喜欢的茶,团队曾深入茶园做原料调研。   你现在喝到的茉莉乌龙、橘皮乌龙,都是专门为中国市场开发的口味,还有网友说,这些口味在日本本土根本找不到。   这种深入骨髓的本土化,让它在便利店的饮料畅销榜里稳居前五,光是乌龙茶一个品类,就贡献了它在华大部分的饮料销售总额,去年上半年的销售额更是同比猛增。   就在三得利努力让自己更“中国”的同时,一些本土品牌却在拼命给自己披上“洋外衣”。   在上个世纪,消费者普遍觉得“洋货”更高级,于是,一场“伪装游戏”开始了。   元气森林初期包装上醒目的日文“気”和“日本监制”字样,让很多人以为它来自日本,但它其实是个河北品牌。   慕思、美特斯邦威、欧典地板……这些名字听起来洋气十足的品牌,都曾用类似的策略营造高端感。   可他们没想到的是风向变得太快,“国潮”兴起,文化自信回归,中国制造业的水平也早已不输洋货,消费者变得越来越理性,不再轻易为一张“洋标签”买单。   于是,我们看到了颇为尴尬的一幕,那些曾经的“伪洋货”们开始焦虑地“寻根”,这种被动的转向,与三得利四十年来主动、持续的融入形成了鲜明对比。   品牌的国籍真那么重要吗?远不如清晰的定位和有效的沟通来得实在。   三得利从一开始就高举“零糖零卡”的健康大旗,在过去消费者偏爱甜饮料的时代,它或许小众,但随着近年健康意识觉醒,无糖茶饮的风口一来,它立刻乘势而上。   反观一个国产无糖茶饮的早期案例,就吃了沟通的亏,产品本身无糖,却没能把这个核心卖点清晰地传达出去,导致习惯了甜味的消费者喝完第一口,脱口而出的评价就是“难喝”,白白错失了市场先机。   说到底,当一个品牌深度融入你的生活,你还会在意它的“户口”吗?三得利的胜利,不是日本品牌的胜利,而是深度本土化策略的胜利。   那些“伪洋货”的起落,则照见了整个中国消费市场的变迁,未来的竞争,早已不是“国货”与“洋货”的简单对垒。   与其纠结于包装上的标签,不如沉下心来,真正理解消费者,讲好自己的故事,毕竟,能最终留下的,永远是那些超越了地域界限,真正成为人们生活一部分的好产品。   信息来源:ZAKER 2025-08-31    “伪装”国货40年,一年捞金1651亿,三得利终于露出真面目

0 阅读:0
元洲啊娱乐

元洲啊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