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普京在中国访问,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在与德国总理的新闻发布会上发出了一则非常直接的警告。 马克龙表示:“如果到周一普京还不同意与泽连斯基会面,那就意味着他又在玩游戏和嘲讽特朗普了。”这番话不仅是在向俄罗斯总统普京施压,更是在将普京与特朗普两人捆绑在一起。如果普京拒绝会面,欧洲将会认为他没有诚意进行和平谈判! 事实上,俄罗斯早就放出普京原计划9月访华的消息,而马克龙却在8月底发警告,正好卡在普京访华的前夕。这种时间节点的选择绝非偶然,背后藏着三层“小心思”。 第一层:国内政治的“灭火游戏”。这位法国总统最近日子可不太好过,国内退休制度改革改得鸡飞狗跳,2023年1月的大罢工直接让巴黎地铁变成菜市场,民调支持率像坐滑梯一样往下掉。这时候,他急需一场国际舞台的“高光时刻”来转移火力。 就像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前,他硬着头皮和普京谈了10次,虽说最后没拦住战争,但好歹让法国在欧洲刷了波存在感。这次故技重施,把普京和特朗普捆在一起怼,既能显得自己“对抗强权”,又能让国内媒体暂时忘了养老金那档子破事。 第二层得从法德“塑料兄弟情”说起。别看马克龙和德国总理朔尔茨在镜头前笑得跟亲兄弟似的,私下里对俄政策分歧大得能跑火车。 德国被俄罗斯天然气卡脖子卡怕了,2022年北溪管道被炸后,柏林街头抗议能源涨价的标语比圣诞彩灯还密。所以朔尔茨一直主张“不要羞辱俄罗斯”,连远程导弹都不敢给乌克兰。 可马克龙偏要唱反调,2024年3月公开放话“不排除西方军队进驻乌克兰”,气得德国国防部长直接回怼“不需要讨论勇气问题”。而这次在普京访华前施压,说白了就是给德国“立规矩”:欧洲得听我的,别老想着当缩头乌龟。 第三层就有点“酸葡萄心理”了。中俄这几年的合作势头确实够猛,2023年中俄贸易额飙到2270亿美元,相当于法国全年GDP的15%,光俄罗斯卖给中国的原油就比整个法国的石油产量还多。 更让马克龙坐不住的是,中国在俄乌问题上一直保持中立,既不站队也不制裁,反而成了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这让马克龙觉得自己苦心经营的“欧洲战略自主”成了笑话——你普京前脚和中国签能源大单,后脚怎么可能乖乖听我欧洲的话? 他把普京和特朗普绑在一起,玩的是“一箭双雕”:一方面暗示普京在“模仿特朗普的政治游戏”,试图把俄罗斯塑造成“破坏规则的麻烦制造者”;另一方面又隔空给特朗普递话——你当年在赫尔辛基和普京“眉来眼去”的事儿还没翻篇呢,现在俄罗斯又在“嘲讽你”,赶紧回来管管你的“老朋友”。 这招高就高在,不管普京见不见泽连斯基,马克龙都能赢:见面了,他可以说“看,我施压成功了”;不见,他就指着普京鼻子骂“你果然和特朗普一样不靠谱”。 但这招的效果有多大呢?数据说话:2022年德国军费开支只有GDP的1.5%,连北约2%的目标都达不到,而法国虽然有核武器,但陆军规模还不如印度一个邦。这种情况下,马克龙想靠嘴炮让欧洲挺直腰杆,确实有点难。 2024年3月的欧盟防长会上,连第19轮对俄制裁都谈不拢,最后只能发个“加快制定”的空头声明,不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吗? 说到底,马克龙这出“时间差警告”,本质上是欧洲在大国博弈中焦虑的集中爆发。当中国和俄罗斯的合作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当美国的保护承诺越来越像空头支票,欧洲政客们突然发现,自己手里的牌只剩下“道德制高点”和“舆论战”了。只不过马克龙的警告声再响,也挡不住中俄合作的滚滚洪流……
普京成大赢家?德国一夜变天,"亲俄派"登顶,默茨间接承认失败 最新民调给了默
【25评论】【2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