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八路军小战士杨启俊偷偷来到日军据点,准备取出藏在石头中的情报,就在拿到情报时,一名日军却喝道:“站住!” 1942年,那时候,咱们国家正处在水深火热的抗日战争时期。11岁的杨启俊,还是个孩子,但他却做出了一个让无数成年人都肃然起敬的决定——他加入了晋察冀军区政治教导处第四分队,成为了一名小八路。 想象一下,1942年,一个11岁的少年,他本该坐在学堂里读书识字,或者在田埂上撒欢儿玩耍。可现实呢?日本人强迫他们每家出一个人做苦工,年幼的杨启俊替父亲去垒大墙,挖大坑,从早上七点干到晚上六点,不给饭吃,稍不如意,鞭子就下来了。那种压迫,那种屈辱,让一个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燃起了熊熊的抗日之火。 杨启俊回忆起来,那段日子真是“忍无可忍了”。所以,当八路军的叔叔们问他愿不愿意跟着他们当兵时,他几乎没有犹豫就答应了。哪怕父亲有些不舍,但最终还是拗不过儿子的决心,也拗不过那份民族大义。 他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传递情报。这可不是什么轻松的活儿,用他的话说,就是“搞情报”。地下党侦察出敌人的兵力、武器情况,写成小纸条,折好,紧急的就插上鸡毛,也就是咱们常说的“鸡毛信”。杨启俊和几个差不多大的小搭档,就负责把这些情报送到后方。 为了不引起日本人注意,他们这些小情报员不能穿军装,而是装扮成“小叫花子”。破旧的衣服,脏兮兮的脸,但他们脚上的布鞋却大有文章——鞋底用红绳扎出三个红点,怎么磨都磨不掉,这是党组织用来辨认他们身份的暗号。更绝的是,鞋里还割了个小口,藏情报用,上面安个子母扣,防止搜查时情报掉出来。这些细节,想想就让人心酸又佩服,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智慧和勇气才是他们最强大的武器。 那一天,八路军小战士杨启俊偷偷来到日军据点,准备取出藏在石头中的情报,就在拿到情报时,一名日军却喝道:“站住!”” 具体是哪一个据点,杨启俊老爷子在接受采访时没有细说,但我们可以想象那场景。天色可能刚蒙蒙亮,或者已经暮色四合,小小的杨启俊猫着腰,凭借着之前侦察好的路线,悄无声息地摸进了日军据点的外围。他的心怦怦直跳,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生怕踩到枯枝败叶,发出一点响动。 他按照约定好的暗号,在一块块普通的石头下面仔细寻找着标记。那感觉,就像是在玩一场随时可能丧命的“捉迷藏”。终于,他找到了那块特殊的石头,小心翼翼地挪开,露出了藏在下面的情报,一张折叠得很小的鸡毛信。他的小手颤抖着,迅速将情报取出,塞进鞋子里预留的暗格。 就在他以为任务即将完成,准备撤离的时候,耳边突然传来一声怒喝:“站住!”这三个字,像一道晴天霹雳,瞬间击中了11岁杨启俊的心脏。肾上腺素飙升,汗毛都竖起来了。是继续跑?还是装傻充愣?他脑子里飞快地盘算着,每一个念头都关系着生死,关系着情报的安危。 杨启俊在回忆时说,有一次他们从宣化拿到情报回张家口的路上,被日本兵抓住了,说他们是“小八路”,全身都被搜遍了。脱鞋的时候,他是真的害怕。那种直面死亡的恐惧,一个11岁的孩子,能忍受下来,简直是奇迹。 幸好,最终日本人没搜出什么。他们被锁在厕所里,只给水喝。关键时刻,他们中间一个聪明的伙伴,趁日本兵不注意,把信拿出来直接吞到了肚子里。三天后,一个翻译官来了,不知道怎么交涉的,他们才被放出来。你看,这就是咱们革命先辈的智慧和勇气,为了情报,命都可以不要! 更让人心疼的是,那次被放出来后,他们不甘心情报被毁,又去打探敌情。结果,子弹从杨启俊的头顶擦过,擦出血来,身边的伙伴中弹倒下。他虽然幸运地活了下来,但头顶的疤痕,却成了他一辈子抹不去的印记。 杨启俊说,他们小队当时一共21个孩子,就牺牲了七八个,有的被日本兵发现身份后,直接拿刺刀挑死的。这些稚嫩的生命,本该享受童年的阳光,却为了民族大义,倒在了血泊之中。他们的牺牲,我们永远不能忘记。 杨启俊老爷子的一生,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缩影。抗战胜利后,他复员回村。新中国成立后,他去了华北文工团,后来又回到昌平电影队放电影。那些《永不消逝的电波》、《英雄虎胆》、《英雄小八路》、《红孩子》,他都放过。你看,从前线的情报员,到后方的文化宣传员,他一直在为国家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2000年,69岁的杨启俊才从乡里的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现在,他吃穿不愁,政府给他补贴,每年还有卫生部门上门检查身体,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这就是国家对老兵的关怀,也是对历史的尊重。 最让他骄傲的是,他参加过新中国成立60周年、70周年的庆典。他说:“经过天安门的时候我特别高兴,这是一种荣誉。” 这种荣誉感,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是经历了生死考验,看着国家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盛起来,发自内心的自豪。
1942年,八路军小战士杨启俊偷偷来到日军据点,准备取出藏在石头中的情报,就在拿
历史脑洞
2025-09-02 05:27:26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