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向变了!多家印度媒体齐发声,中国城市的科技水平和治理能力,远非印度能比,印度要学习。就连印度知名反华派-帕尔基·夏尔玛(网称甲亢姐),也发出感慨:印度新德里的运营效率,不到天津十分之一;印度起码落后十年。 曾经对中国城市发展冷嘲热讽的印度媒体,近来集体转变了口风。2025 年天津上合峰会期间,一群印度记者亲身体验了这座城市的科技魅力后,终于放下了偏见。 《铸币报》和《今日印度》的记者们乘坐时速 350 公里的高铁穿梭于城市间,在 AI 机器人全天候服务的会议中心采访,还亲眼目睹了街头治安巡逻的高效运转。他们在报道中坦言,中国城市的科技水平和治理能力,远非印度城市能比,印度真该好好学学。 最让人意外的是帕尔基・夏尔玛的表态。这位素有 “甲亢姐” 之称的印度知名反华派,在天津街头转了几天后,竟然公开感慨:印度新德里的运营效率,不到天津的十分之一;中国科技已经从追赶者变成了领先者,印度起码落后十年。 要知道,这可是曾在节目里把中国科技贬得一文不值的媒体人,如今却用如此直白的话语承认差距,可见现实的冲击有多强烈。 天津的高效运转确实让人惊叹。这里的地铁系统用上了 AI 实时调度技术,高峰期列车延误率常年低于 3%。街头的智能垃圾分类箱会用语音提醒居民正确投放,环卫工人佩戴的智能手环能实时定位垃圾点位。 反观新德里,作为印度首都,火车时刻表形同虚设,官方宣称时速 180 公里的列车,实际跑起来还赶不上中国的城际公交。康诺特广场作为城市地标,牛群却在马路中间悠闲散步,牛粪堆成小山,行人不得不绕道而行。 更明显的差距体现在城市治理上。杭州的 “城市大脑” 通过 800 万个监控探头,能自动识别违停车辆、冒烟垃圾桶,甚至能在老人摔倒时自动报警。深圳的环卫工人配备智能手环,哪个角落有垃圾,手环就会立刻震动提醒。 而印度最清洁的城市印多尔,虽然靠人工收集垃圾连续七年蝉联印度清洁榜首,但每天 1200 吨垃圾仍需 850 辆回收车挨家挨户收集,靠播放宝莱坞歌曲提醒居民倒垃圾。这种原始的运作模式,在中国早已被智能系统取代。 科技创新领域的差距更是触目惊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报告显示,杭州已跃居全球创新集群第 13 位,仅 PCT 国际专利申请量就达 11128 件。北京中关村聚集了 2.8 万家高新技术企业,上海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 1.8 万亿元。 印度虽然总炫耀软件外包产业发达,但有外国工程师实地考察后发现,印度企业的底层技术全靠进口,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这也难怪,印度研发经费占 GDP 仅 0.7%,还不到中国 2.5% 的三分之一。 社交媒体上,印度网友发布的对比视频更具冲击力。中国小区的智能快递柜 24 小时服务,印度居民却要为收发包裹跑遍全城;上海地铁站的 AI 安检机秒过行李,孟买火车站的安检员还在用手翻查每一个包裹。 青岛港的无人码头全靠机器人装卸货物,印度的港口工人还在靠人力搬运集装箱。这些直观的画面,让越来越多的印度人意识到,两国城市发展的差距正在不断拉大。 印度并非没有尝试过改变。莫迪政府发起的 “清洁印度” 运动已有十年,印多尔等城市确实取得了进步。但这种进步更多停留在表面,缺乏系统性的科技支撑和制度保障。 亚投行曾批给印度贷款改善基础设施,可资金往往被挪用,就像菲律宾把救灾款投到军事上一样,印度的科技发展也常因资金不到位而半途而废。 帕尔基・夏尔玛的感慨并非危言耸听。当天津的会议中心用机器人提供翻译服务时,新德里的政府办公楼还在靠人工登记访客;当杭州用数字孪生技术预测交通流量时,孟买的交警还在靠吹哨子指挥拥堵的路口。这种差距不是偶然,而是长期投入不足、重视不够的必然结果。 风向的转变不只是媒体表态,更是现实差距带来的清醒认知。印度要追赶的不只是科技水平,更是将科技转化为民生福祉的治理能力。中国城市的成功不是靠喊口号,而是靠持续的投入和务实的执行。 如果印度真能放下偏见认真学习,或许未来十年还有机会缩小差距。但如果继续停留在口头抱怨,那帕尔基・夏尔玛说的 “落后十年”,恐怕只会越拉越大。
风向变了!多家印度媒体齐发声,中国城市的科技水平和治理能力,远非印度能比,印度要
康安说历史
2025-09-03 17:33:49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