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言辱华品牌、绯闻不断、脸垮了仍风生水起,不红才是保护色? 在娱乐圈这个巨大的光谱上,一边是光芒万丈的顶流,另一边是默默无闻的边缘,但还存在一个有趣的中间地带。 这里站着一群演员,他们有家喻户晓的角色,却没有与之匹配的顶级热度,宋轶就是这个群体的绝佳样本。 提起她,你脑海里可能会立刻浮现出《伪装者》里那个摇曳生姿的于曼丽,一身旗袍,风情万种,甚至被赞为“最适合穿旗袍的女子”。 又或是《庆余年》里那个温婉灵动的范若若,这些角色深入人心,但宋轶本人,出道多年,始终处于一种“不温不火”的状态。 说她是十八线小明星吧,肯定不是,但要说红,也确实差了那么一口气,这种奇特的定位,在过去似乎成了她化解争议的“保护伞”。 两年前,“新疆棉”风波席卷而来,优衣库深陷其中,当时有代言在身的刘雯、井柏然、倪妮等一线艺人,纷纷选择解约表明立场。 可就在这个风口浪尖,宋轶却接下了优衣库的代言,这个操作在当时被不少人看作是“捡漏”,但也无异于一场豪赌,稍有不慎就可能烧毁前程。 果不其然,批评声浪瞬间淹没了她的社交媒体,指责她“立场不稳”,商业价值也应声下滑,不少潜在的合作方都望而却步。 但诡异的是,这场舆论风暴来得快,去得也快,究其原因,正是她当时的“低国民度”限制了事件的发酵,没能升级为全民讨论的社会议题。 最终,这场危机以“资源短暂下滑”收场,远未达到“封杀”的程度,无意中印证了圈内一条潜规则:低关注度等于低风险。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她从未间断的感情绯闻上。从早期在CBA全明星赛上与彭宇的亲密互动,到后来与百年影业董事长彭宇的合作传闻,再到与白敬亭因《长风渡》结缘后,被拍到同进同出、看新房,她的感情世界似乎一直很热闹。 对于和白敬亭的恋情,两人心照不宣地采取了不承认也不否认的模糊策略。 这种“暗戳戳秀恩爱”虽然让一些路人觉得是在利用恋情炒作,但因为没达到顶流官宣那样的轰动效应,也并未引发“占用公共资源”的批评。 直到最近在《与晋长安》拍摄期间,她和男主角丞磊私下聚餐时抹蛋糕、舔指尖的亲密举动被曝光,才再次点燃了公众对她过往情史的“考古”热情。 可即便如此,热度也很快消散,并未对她造成根本性的影响。 过去,正是这种“不红”,让她的争议总能软着陆,她的演技口碑,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于曼丽和范若若这类角色与她本人的高度契合,这种“角色滤镜”掩盖了她业务上的实际短板。 当新剧《与晋长安》的热播将她推向更高关注度时,这层保护色开始失效了。 剧中她挑战戏份极重的女将军黎霜,演技上的短板被彻底暴露,36岁的她扮演少女将军,被观众批评“又老又嫩”,充满了年龄上的违和感。 她瘦弱的身材被戏称为“豆芽菜”,穿上盔甲毫无说服力,拉弓射箭的动作更是绵软无力,完全没有将军的杀伐果断。 她把一个“双强”人设,硬生生演成了等待男主拯救的“小娇妻”,早已被群嘲为“年度演技灾难”,并直接影响后续资源,但在宋轶这里,批评虽多,却未伤其筋骨。 宋轶的困境,恰恰是所有“中间态艺人”的缩影,她们既没有顶流艺人那样庞大的粉丝群体来为她们的角色试错买单,也缺乏实力派演员那样可以跨越年龄限制的过硬演技。 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定位,让她们在新人辈出的市场里面临着“转型失败即被替代”的巨大风险。 她的商业价值也过度依赖作品的短期热度,一旦作品播完,如果没有持续的优质角色输出,一切又会回到原点。 娱乐圈的终极生存法则,从来不是比谁“躲得过”,而是看谁“扛得住”,对任何想走得长远的演员来说,唯一的护身符,不是名气高低,而是持续精进的演技和任何风浪中都经得起推敲的职业品格。
王一博的燕之屋代言到期了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