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一名战士将炸药包放错了位置,引爆后鬼子炮楼完好无损,副团长拿出望远镜一看:“好你个刘厥兰,让你炸碉堡,你却炸围墙”。可到最后,阴差阳错的,我军打了一个胜仗。 刘厥兰出生在山东泰安一个矿工家庭,从小跟着爹在煤窑里干活,八岁就上手钻孔装药那些事儿。矿上炸石头开路的活儿,他练得熟溜,算药量选位置啥的都门清。1937年冬天,日本鬼子占了山东,他一气之下投了八路军,进了山东纵队二团。凭着矿工那套本事,他被挑进爆破小组,专门对付敌人的工事。身板壮实,干活利索,背炸药包时总低着身子往前拱。王凤麟是黑龙江宁安人,1911年出生,家里穷,从小念了几年私塾就辍学帮家里干农活。九一八事变后,他参加抗日义勇军,当过连长,打仗时爱用地雷手榴弹,还练成神枪手。1935年,组织派他去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爆破技术,1937年回国到延安,当了教官。1938年4月,他被调到山东根据地,进了鲁中军区,帮着建爆破训练班。 王凤麟一到山东,就用木板搭三角架当模拟炮楼,教战士们测冲击波角度,找结构弱点。他强调战场上要准头大过动静大。刘厥兰刚开始不服气,有回训练炸歪了目标,王凤麟现场指正,说矿上炸石头和打仗爆破不是一码事儿。刘厥兰听了后老实下来,跟着练动作,从爬行接近目标到固定炸药包,再到点导火索撤退,一遍遍重复。王凤麟还带队搞讨论,记下每次数据。刘厥兰把矿场经验掺进去,试不同药量。王凤麟提供理论,刘厥兰补实践,两人搭档让小组技术上台阶。训练场在山沟里,烟尘一冒,大家就围着调整姿势。王凤麟1939年升任二团副团长,继续领爆破排,扩大成工兵排,刘厥兰当班长。他们研究内爆法,外加土坦克掩护,就是带轮子的木箱裹湿棉被挡子弹。 1941年1月,鲁中山区冷风呼呼,山东纵队盯上新泰张家栏子据点。那地方高墙围着炮楼,机枪眼对准路口,水泥墙三米高,光滑得子弹打上去直反弹。部队没多少重家伙,爆破是拔钉子的招。1月9日夜里,爆破小组往前摸,三人先过壕沟,敌灯亮起,枪弹扫过来,大家趴地不动。刘厥兰在土坎后等着,枪声弱了,他冲出去,炸药包在背上晃荡。墙根下墙面没缝,敌手榴弹扔下来,他闪身躲,衣服刮破。导火索烧着,他急了推炸药到墙角,赶紧撤。爆炸响了,烟尘起来。王凤麟用望远镜看,炮楼没事儿,他冲刘厥兰喊话。刘厥兰站那儿不动。墙炸出豁口,冲击波顺水泥传进去,回声把鬼子震得头晕眼花。突击队爬缺口冲进去,枪声一顿就把据点拿下。 原来水泥墙传声快,爆炸像在炮楼里炸,鬼子被震蒙了。部队后来分析,这意外教了课,以前总想炸狠,现在懂了要炸巧。王凤麟领着总结,定下贴快准原则。刘厥兰说矿上拐角放药经验,帮着改战术。小组试新法,在模拟墙上钻孔固定,炸后查效果。王凤麟记数据,推到其他连。鬼子据点多用水泥,这招正好克制。爆破排用门板挡弹,沿墙根安药,转角爆破崩斜坡,部队踩着上。1941年4月14日,攻泰安茨崂山南茅子据点,王凤麟和刘厥兰合作,用这法炸墙,拿下工事。 部队从这事儿学到,战场没死规矩,吃亏里藏新招。王凤麟调一团,继续教全区。刘厥兰升教员,用这经历示范,提醒学员技术加脑筋。1943年反扫荡,纵队爆破传开,115师来学。经验写成材料,上报司令部。技术完善,攻坚快了。刘厥兰课堂上讲细节,学员练时他帮调位置。王凤麟推拉线引爆包,少伤亡。山东纵队爆破成招牌,帮根据地稳住。
万万没想到!最近国安部门破获的一批间谍案,藏着个让所有人后背发凉的真相—
【221评论】【18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