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毛主席给出指示,人民英雄纪念碑,不允许提及中国共产党,也没有解放军,毛主席起草纪念碑内容,周恩来书小楷字体碑文。 1949年10月,天安门广场人山人海。毛泽东拿起铁锹,铲下第一抔土,奠基仪式正式开始。周围的人都看着他,空气里满是安静。没人知道这座碑是怎么来的,也没人知道它的故事从哪里开始。 1949年,中国刚从战争中走出来。北京的街道上还有断墙破瓦,百姓们忙着盖新房。抗日战争和内战让很多人没了亲人,大家都盼着新中国能带来好日子。街上总有人聊起那些牺牲的人,有当兵的,有种地的,还有学生和妇女。 一个叫滑田友的雕塑家站出来说了话。他从小跟着当木匠的父亲学手艺,家里总有木头的味道。他当过美术老师,教学生画画雕刻。30年代,他拿着自己的雕塑去找徐悲鸿,徐老师看了很喜欢,写了文章推荐他。 滑田友的名气慢慢大了。徐悲鸿还帮他出国学雕塑,1935年他去了法国里昂美术研究院。他的作品拿了不少奖,融合了中西风格,很受欢迎。1948年,国内的朋友写信叫他回来,说新中国要成立了,回来一起干大事。 滑田友回到北京,在国立艺专教书。北平解放后,他听到人们聊烈士的故事,觉得这些人应该被记住。他站在天安门广场,觉得这里是立碑的好地方。他写信给建设局,建议建一座纪念碑,献给为新中国牺牲的人。 政府很快同意了滑田友的想法。政协会议上,纪念碑的方案通过了。毛泽东接手写碑文。他在会议期间忙着开会,但心里早就开始想碑文的内容。碑文只有155个字,没提共产党,也没提解放军。 毛泽东想让碑文属于所有为新中国奋斗的人。他改了好几稿,最后写下一段短而有力的文字。每个字都带着人民的力量,写的是那些用命换来新中国的人。 碑文写好后要刻在石头上。这活儿交给了陈志敬。他家在北京古玩街有家镌刻铺子,父亲陈云亭是这一行的好手,可惜1945年去世了。陈志敬接手铺子,手艺不差。 陈志敬接到任务时时间很紧。他第一天把石头准备好,接下来的五天几乎没睡。手里的凿子一刻不停,每刻一个字,他都觉得是在跟英雄们说说话。刻完后,碑文在阳光下看起来很清楚。 一个叫李大爷的市民站在奠基仪式的人群里。他是抗战老兵,见过战友倒下。看着毛泽东铲土,他想起那些没活到新中国成立的兄弟。多年后,李大爷的孙子带孩子来广场,指着碑文说,这是为爷爷的战友们立的。 今天,人民英雄纪念碑还是天安门广场的中心。游客从全国各地赶来,有人拍照,有人放花。学校带学生来这里,老师讲革命的故事,孩子们听得很认真。导游忙着介绍碑文的来历,游客们感叹历史的分量。 这座碑让后人知道,过去的牺牲换来了今天的日子。滑田友的建议,毛泽东的碑文,陈志敬的刻刀,还有很多普通人的故事,聚在一起,成了这座碑的根基。它让大家记住,今天的好日子是很多人用命换来的。
1949年,毛主席给出指示,人民英雄纪念碑,不允许提及中国共产党,也没有解放军,
吴术轩说
2025-09-05 09:29:24
0
阅读: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