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丘说 
	
那天,小和尚坐在寺庙的院子里读经。
	
师父路过。
	
小和尚问,师父,怎么确定对方是可以结婚的人?
	
师父说,4个字,别乱结婚。
	
你看,世人择偶,像极了进山采蘑菇。红的绿的都想摘,却总怕摘到有毒的。结果呢,要么饿死,要么毒死。
	
那咋办?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就是不执着,心才清净呗。
	
那你找个人结婚,是不是先得无所住?不住于貌,不住于财,不住于他对你好,不住于你想象中未来的样子。
	
那住哪儿?
	
住你心里啊。
	
但你这儿,现在还堆满了别人的标准、社会的期待、你爸妈的唠叨,还有你自己编出来的梦。你自己都还没打扫干净,怎么看清楚另一个人?”
	
其实啊,你不是在选对的人,你是在选“不再选”的自己。
	
有个姑娘,叫小月,来过寺里几次。
	
她二十八,恋爱谈过三段,每次都像换手机,新的总比旧的好,但用一阵就又卡了。
	
她说,我要找一个人,对我好、有上进心、孝顺、幽默,最好还有点帅。
	
师父问她:“你说的这些,是选男朋友,还是配中药?”
	
小月愣了。
	
师父说:“你把条件一味一味地加,方子开得再漂亮,治的也不是你的病。”
	
“什么病?”
	
“怕选错的病。”师父说,“你不是在选对的人,你是在选一个‘一劳永逸’,选了他,你就再也不用面对自己的慌了。”
	
小月沉默了。
	
“你怕孤独,怕被比下去,怕年纪大了不好生,怕过年回家没法交代……你不是想结婚,你是想找个盾牌,挡住这些飞来的箭。”
	
可盾牌背后,你还是那个慌慌张张的你。
	
挑人这事儿,得像漏斗,一层一层筛,别一上来就全倒进去。
	
第一层,经济学漏斗:不是看对方多有钱,是看你们能不能“共同穷开心”。
	
长期来看,我们都会死。所以别太计较眼前他有没有房、车、高薪。
	
要看的是:他如何对待“稀缺”与“贫穷”。
	
钱少的时候,他是抱怨、躺平,还是能笑着煮一碗面,加个蛋都像过节?
	
你跟他过苦日子,会不会互相踩踏?过富日子,会不会互相嫌弃?
	
爱情不是总在烛光晚餐里,更多是在菜市场讨价还价、在交房租前夕凑零钱、在“你的钱我的钱”怎么分的时候。
	
能一起把稀缺活出乐趣的人,不会差到哪儿去。
	
第二层,心理学漏斗:不是看他多爱你,是看他多“完整”。
	
一段美好的婚姻,不是两个完美的人结合,而是两个不完美的人,彼此成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