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钱学森在中关村大街散步,遇到一个乞丐向他乞讨,当钱学森准备掏钱给乞丐

优优谈过去 2025-09-06 10:40:29

1972年,钱学森在中关村大街散步,遇到一个乞丐向他乞讨,当钱学森准备掏钱给乞丐的时候却大惊失色,乞丐居然是自己的老师,被认出来后,乞丐挥着手,让钱学森不要理他离他远远的。[凝视] 叶企孙,这个名字或许并不为大众熟知,但他却被誉为“大师中的大师”,在他的悉心培养下,走出了79位院士和10多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其中包括杨振宁、李政道、钱学森、钱三强等科学巨匠。 1898年,叶企孙出生于上海的一个书香门第,13岁时,他考入清华学堂,成为第一批学生,虽然辛亥革命曾让他中断学业,但1913年他重新考入清华,16岁就在《清华学报》上发表学术论文,展现出惊人的学术天赋。 1918年赴美留学期间,叶企孙先后进入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深造。在哈佛与导师珀西·布里奇曼合作期间,他用X射线短波极限法精确测定了普朗克常数h值,这一成果被国际物理学界沿用长达16年,让世界第一次记住了这位中国物理学家的名字。 1925年,叶企孙回国到清华大学任教,创建了清华物理系,当时物理系只有两名教授,梅贻琦忙于校务,几乎所有教学工作都落在叶企孙一人身上,为了建设好物理系,他自掏腰包购买实验设备,有时甚至需要亲自搬运重达数百公斤的精密仪器。 在人才选拔上,叶企孙有着独特的眼光,1928年,他聘请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康普顿的弟子吴有训时,主动要求将吴有训的月薪定为340元,比自己还高出40元,这在当时的清华引起轰动,但叶企孙认为“要办好大学,必先有好先生”。 他两次主动让贤,1934年和1937年,他先后辞去物理系主任和理学院院长职务,将位置让给吴有训,自己专心做一名普通教授。 1931年,他力排众议,支持录用只有初中文凭的华罗庚进入清华算学系,不仅提升华罗庚为助教,让他教授大学微积分课程,还破格送他到剑桥深造,让这位数学天才得以接触世界数学前沿。 他甚至发现校务处的勤杂工阎裕昌聪明好学,就精心培养他管理学生物理实验的仪器,并要求学生尊称其为“阎先生”,这位“阎先生”后来能够帮助学生改制实验设备,解决研究中的技术难题。 在教学方法上,叶企孙坚持“重质不重量”,他严格限定每届招生不超过14人,1929年到1938年间仅毕业69人,平均每年不足7人,但就是这69个人中,走出了无数科学巨匠。 他注重因材施教的智慧在很多学生身上得到体现,胡乔木原本是1930级物理系学生,经叶企孙建议转入历史系,后来成为“中共中央一支笔”,1931级状元陈新民在叶企孙建议下转入化学系,最终成为冶金学泰斗。 叶企孙坚持“没有实验,就没有物理学”的理念,规定学生选修实验课的学分不得少于理论课的一半,他亲自为基础薄弱的学生编写《初等物理实验》,带领学生自制实验仪器,他的学生王大珩后来自豪地说:“即使给我一堆废铜烂铁,我也能凑成个像样的东西。” 叶企孙终身未婚,他的家成了青年学子的聚集地,虽然他不苟言笑,但总是耐心听学生们侃侃而谈,根据每个人的特点精心指导。 他让主修核物理的龚祖同转向应用光学,龚祖同后来成为中国现代国防光学技术的开拓者,他指引赵九章研究海洋动力学,赵九章最终成为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奠基人。 叶企孙不仅让钱学森转向航空航天领域,还亲自推荐他到著名航天工程学家冯·卡门门下攻读博士,为钱学森后来的辉煌成就铺平了道路。 然而,这位科学教育的巨匠晚年却遭遇了人生的至暗时刻,文化大革命期间,叶企孙因学生熊大缜的冤案受到牵连,被关押审查长达一年半,严刑拷打让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身心俱疲。 获释后的叶企孙失去了工作和经济来源,由于无儿无女,生活陷入困顿,这位曾经的清华教授不得不靠别人接济度日,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双腿肿胀难以站立,精神上也出现了异常症状。 1977年1月13日,叶企孙在贫病交加中离世,终年79岁,直到1987年,他才得以平反昭雪,但这一切他已无法看到。 叶企孙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叫“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他不仅培养了众多科学巨匠,更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了一代代学子,在那个年代,他始终坚持学术独立和教育理想,为中国科学教育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你是否听说过这位“大师中的大师”的故事?如果让你选择,你愿意做一个默默培养他人的“伯乐”,还是更愿意成为那匹被发现的“千里马”?在当今这个浮躁的时代,叶企孙这种甘为人梯、淡泊名利的精神还有多大价值?   信源: 迅康网--有一次,钱学森在中关村大街散步,遇到一个乞丐向他乞讨

0 阅读:0
优优谈过去

优优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