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吕讲个汽车故事 有人好奇汽车测试车是怎么一回事,我们就展开来说一说。
我们通常提到的汽车测试车,主要是指研发过程中使用的车辆。比如将汽车置于实验室,或在实验室外的真实环境中进行测试,这些都属于测试车的应用环节。那在整车制造环节,是否也有“测试车”的概念呢?答案是肯定的。例如在车身测试中,我们会检测车身焊接尺寸,这时会用到“CMM”(即三坐标测量),我们通常称其为测试测量。这类测试车完成检测后,仍需回到生产线继续参与生产,最终组装成完整的整车。
除了这类测试车,制造环节中还有一种与“测量”相关的概念,叫做“评审”。测量评审的目的,一是评价车辆在整个制造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二是针对此前已发现的问题——我们肯定已制定改进方案——通过评审车辆来验证改进方案是否合理,确认原有问题是否能彻底解决,这些都属于评审车辆的核心确认任务。
了解了测试车与评审的基本概念后,我们再说说“评审质量的评审过程”有哪些注意事项。通常有两点核心要求:
1. 所有评审车辆需放置在指定位置。这一点很好理解,因为评审流程严格,核心是针对已有问题验证或发现新问题,规范放置是基础保障。
2. 评审车辆需遵循“解决旧问题,不添新问题”的逻辑。日常操作时,绝对不能人为制造质量缺陷,这完全不符合评审的初衷。比如,若导致汽车的间隙面差变差,或在车身上留下指痕、粘贴痕迹等,都属于人为制造的质量缺陷。
这里需要补充一个汽车制造的常识:汽车外观分为A面、B面和C面。其中A面是用户肉眼可见的表面,这类表面不允许存在让人感官不悦的质量问题,上述提到的指痕、粘贴痕迹等,就是A面中绝对不能接受的缺陷。小吕飞驰圈[超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