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再次语出惊人:“如果美国想扼杀他们,中国真的无能为力!”不仅如此,他又一次强调自己“美国人”的身份,他说:“自从我来到美国并于1962年入籍以来,我的身份一直是美国人,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张忠谋这番话一出口,就在半导体圈子里炸了锅,他生在1931年的浙江宁波,十八岁那年跑到美国念书,先在哈佛混了会,后来转到麻省理工深造,1958年直接进了德州仪器这家大厂。 那时候德州仪器不光给他钱读博士,还一步步把他捧到全球副总裁的位置,手下管着三万号人,日子过得风生水起。 等到1985年,他已经54岁了,美国那边高薪厚职扔不掉,可他偏偏选择回台湾,在政府帮忙下创办了台积电。 这家公司一上来就玩儿了个新鲜招,不搞芯片设计,就专心制造别人的芯片订单。 这种晶圆代工模式听起来简单,实际牛在它把全球六成芯片都生在这里面,张忠谋也顺势成了大家眼里的“半导体教父”。 话说回来,张忠谋的争议言论可不是头一回了,早在2023年,他就跟纽约时报聊过,说美国加上荷兰、日本、韩国和台湾这些地方,捏住了高端芯片的所有关口,想卡中国脖子,中国大陆就没辙。 转眼到2025年9月,他又旧话重提,甚至放话说就算砸10万亿美元进去,中国也造不出顶尖芯片,这话听着刺耳,可背后是台积电夹在大国拉锯里的苦日子。 从2020年起,美国政府逼着台积电去亚利桑那州建厂,承诺扔400亿美元搞3纳米生产线,结果呢工会闹事儿,台湾技工签证卡壳,本地工人上手慢,投产本该2024年启动,现在拖到2026年,成本还多出35%。 更气人的是,2025年3月台积电居然想拉英伟达和AMD一起接手英特尔工厂,还要求客户出钱建厂,自己独揽定价权,这招明摆着是急眼了,在美国压力下想多要点儿保障。 你想想,张忠谋老强调自己是美国人,肯定不是随便说说,他从1962年入籍后,就把根扎在美国那边,人生轨迹也跟这身份绑得死死的。 创办台积电后,他帮台湾半导体产业起飞,可现在中美博弈升级,他这身份就成了焦点。 台积电靠全球化分工吃饭,美国现在想建“芯片墙”,把供应链拉回本土,这不光卡中国,也让台积电自己难受。 亚利桑那工厂的麻烦就是例子,本来想分散风险,结果劳动力短缺,工程师缺口上万人,英特尔那边还得从台湾调3000人过去救急。 台积电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全球产能利用率有点下滑,尤其是7纳米线条,订单没那么稳,主要因为中国市场高端芯片进口少了。 反过来瞧中国这边,张忠谋说“无能为力”,可实际情况可没那么惨,中芯国际这几年憋着劲追,2025年上半年营收直接涨了23%,到323亿人民币,产能挤进全球前五,仅次于台积电和三星。 在28纳米这种成熟工艺上,北京厂月产10万片晶圆,良率跟台积电差不多,够支撑电动车和机器人这些大市场。 2024年,中国28纳米芯片自给率冲到70%以上,高端进口从60%掉到30%,这直接让台积电的先进线条闲置不少。 人才上,中国大学一年吐出10万微电子专业毕业生,华为的天才少年计划年薪200万,全球挖人,中科院量子芯片团队平均32岁,年轻有冲劲儿。 美国那边半导体工程师缺7万人,工厂开工总出岔子。英特尔亚利桑那厂也得靠台湾人顶上,效率低成本高。 张忠谋觉得中国需要50年积累才能追上,可中国玩的是另一种路子,先在成熟工艺站稳脚跟,再往新兴领域钻。 稀土管制这张牌,中国捏得牢,2024年美国禁令一出,美光裁员10%,德州仪器芯片价跌90%。 中国半导体设备采购反而涨42%,北方华创的刻蚀机国产率破80%,就连英伟达老大黄仁勋都直言,中国市场丢不得,2025年可能值500亿美元,要是能卖Blackwell AI芯片进去,NVIDIA的日子就好过多了,他还说,失去中国,美国芯片法案就白瞎了。 历史这东西,总爱开玩笑,八十年代,美国用“东芝事件”把日本半导体打趴下,现在轮到中国反手出招。 光子芯片和成熟工艺齐头并进,长江存储的232层闪存已经挤兑三星,华为量子芯片让算力往前蹦了一大步。 2025年,中芯国际计划砸544亿扩产,目标是7纳米以下工艺加速追赶,虽然跟台积电还有三代差距,但产业链从设计到封测都壮实起来。 全球晶圆厂布局变天了,2025年有18座新厂开建,中国占了不少份额,台积电的市场份额稳在64%,可中芯国际正逼近三星,营收差距虽有12倍,但增速快,未来谁笑到最后还真不好说。 总的看,这场半导体拉锯,中国没那么被动,靠人才和市场,中国产业在弯道超车,未来会更亮堂,大家一起往前冲。
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再次语出惊人:“如果美国想扼杀他们,中国真的无能为力!”不仅如
燕纸
2025-09-09 13:07:27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