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男子与妻子离婚后,带着大女儿和一个女人结了婚。继母趁男子不在家的时候打骂男子12岁的大女儿,导致大女儿离家出走,这一走,就是十多年。在这十多年中,女孩的生母并不知道女孩失踪的消息。直到今年,生母才知道了这个消息,并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找到了女孩。此时的女孩已经24岁,和比她大七、八岁的男人结了婚,还生了两个儿子。 重庆的袁先生(化名)回忆称,大约在2000年前后,通过朋友的介绍,他认识了来自贵州的黄女士。 两人初识时,彼此都有好感,很快便确定了关系。 按当地习俗,两人只办了酒席,没有正式去民政局办理结婚证,这在当时并不罕见,也让他们的关系在法律上显得有些模糊。 感情初期,两人相处还算甜蜜,五年内先后生了两个女儿。 袁先生形容,女儿的出生一度让家庭充满欢声笑语,尤其是黄女士怀孕期间,家里人对她都十分上心。 可是,随着时间推移,生活的琐碎开始侵蚀两人的感情。 柴米油盐、孩子教育、经济压力等问题不断成为争执的导火索。 尤其在生下两个女儿后,育儿压力让两人几乎无暇顾及彼此的感受,争吵的频率和激烈程度逐渐升级。 袁先生坦言,他们从最初的关心和体贴,到后来几乎每天都在为小事争执,矛盾越来越多,有时候甚至为了一顿饭、一件家务就吵得不可开交。 久而久之,双方都感到心力交瘁,感情逐渐冷淡,曾经的甜蜜和承诺变得支离破碎。 最终,两人意识到,继续在一起只会让彼此和孩子都受伤,于是感情走到了尽头,家庭关系陷入了长时间的僵局。 之后,袁先生再婚,并带着大女儿小芳前往云南昆明呈贡县(现为呈贡区)打工,在建筑工地做支模等体力活。 工作辛苦,生活清贫,但为了家庭,他咬牙坚持,每天早出晚归。 小芳性格活泼好动,调皮捣蛋,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经常被老师批评,家里人为了教育她,也时常严厉提醒。 “当时我在外面打工,打工回来,我后面这个老婆说,因为小芳不听话,她打了两下,”袁先生回忆道,“然后小芳就跑出去,我找都找不到了。” 彼时的小芳只有12岁,正值叛逆期,性格中既有好奇心,也有对管束的不满。 可能因为一时冲动或好奇,她离开了家,从此杳无音信。 孩子失踪后,袁先生心急如焚,几乎每天都在工地和周边街道寻找小芳,也多次向当地派出所报案,希望警方能帮忙追踪孩子的下落。 可是日子一天天过去,小芳依旧没有消息。 如果说监护的缺位是点燃导火索的手,那么长达十二年的信息封锁,无疑是在火上浇油。 女儿小芳失踪后,生父袁先生选择了可怕的沉默,他告诉黄女士,当年网络不发达,手机不普及,自己也弄丢了联系方式,所以一直没能将女儿失踪的消息传达给她。 这种隐瞒,造成了最荒诞的一幕。 一边是父亲说自己报警、四处寻找,却十多年毫无进展,另一边是母亲黄女士被蒙在鼓里,心中不断自责,还以为“孩子跟着爸爸,应该是安全的”。 直到两三年前,袁先生才第一次提及此事,却故意撒谎说女儿是7岁走失的。 这番虚假信息,让黄女士对女儿的下落保持了多年错误的认知。 今年2月份,她终于获悉真相,立刻寻求帮助,一个月后通过DNA确认了小芳的身份。 这种迅速而精准的确认效率,与过去那十二年的沉默形成鲜明反差,几乎是一种讽刺。 8月19日的重逢,并没有带来简单的答案,反而衍生出更多困惑和纠结。 黄女士在五百公里外、一个四面环山的小镇找到的,是一个已改名、已婚并育有两个孩子的陌生女性。 据说,是一个已经过世的熊姓男子在街上发现了她,把她交给了现在的养家。 养家说没给过一分钱,还帮她上了户口、采了血样,这才有了后面的DNA比对。 可这一切,都没有经过民政部门登记,根本算不上合法收养。 这到底是好心救助,还是人口拐卖?警方的“有待调查”让一切悬而未决。 现在,生父觉得养家待她如亲生,住在五间平房里,条件不错。 生母却看到女儿精神状态极差,反应迟钝,问什么都闭口不言。 在两种矛盾的观察里,唯独没有小芳自己的声音,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小芳闭口不提。 这事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我感觉这生父也有很大问题。首先他说他在外打工时有空就找女儿,只是一直没找到,那怎么黄女士登记一个月就找到了?生父真的有找吗?” “幼女被逼独自离家12年,无人过问,这期间必定有极其惨烈极其黑暗的经历,侥幸存活也落下了精神问题,继母和生父都应该受到惩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我表姐夫在外面有人了,表姐想离婚,她公婆挡着不让,还说:“我们不认那个不孝子,也
【1评论】【1点赞】